【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推进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良好教育尤为重要。而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有着重大促进作用。文本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想要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文本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文本阅读;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有效策略
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在教育改革的日益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新课标的重点教学要求,我国教育界也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要以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为教学基础。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而阅读教学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教学要务,并且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观念和方法传统单一
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还有部分老师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并且仍在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之下,老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很难能够集中注意力的进行文本阅读,进而导致学生会丧失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1.2老师过于注重教学方法,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虽然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做出了一定的革新,在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上也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仍然还有大部分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细节性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对语文文本阅读兴趣的提高。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老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兴趣激发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欠缺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要想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识点是有一定困难和挑战的,老师没有掌握好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没有做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互相促进,而是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互相分离。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
2.1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问题导学法是新课改下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老师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老师想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结合文本阅读内容和学生的额实际学情,为学生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课堂问题。通过提问的形式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中,老师首先可以为学生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故事,然后再向学生提问“圆明园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古迹,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有名的文化古建筑吗?”这时,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提问进行积极地思考,再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过后,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明园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照片,可以分别为学生展示圆明园毁灭之前和毁灭之后的样子。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对圆明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再一次向学生提问:圆明园中有哪些景观和珍宝,通过观看圆明园内的独特布局,同学们认为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在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能够很快调动学生对这一文章内容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深入的投入到文章阅读中[2]。
2.2把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时机
由于一个班集体中的每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在阅读基础能力,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速度也会不同,阅读能力较高一点的学生阅读速度很快,而阅读理解能力都较为薄弱一点的学生阅读速度就会稍微慢一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老师想要激发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的时机和机会,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海底世界》这一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让阅读速度较快且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细化的阅读,让这部分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这篇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更加细致的体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都较为薄弱一点的学生,老师要根据这部分学生的薄弱点,在不同教学阶段对学生做好相对应的引导,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还要给这部分学生创造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阅读文章的时间,并且要加强对学生的耐心指导,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体的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3]。
2.3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除了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之外,还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扩充,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实践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原有的课本教学内容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影视片段或者是电影,也可以为学生展示在如今还保存的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拍下的真实照片。另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学开始是为学生介绍我国抗战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这些课外教学资料与课文内容的结合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思考和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更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被当今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给予了高度重视。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老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发现阅读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凤梅.提高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79-80.
[2]张兰,朱廷明.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思路[J].内蒙古教育,2020(03):56-58.
[3]褚雪芳.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探讨[J].教育革新,2020(01):40.
作者简介:姓名:钱熹桐,(1976—),性别:女,籍贯:皖,最高学历:本科,职称:高职研究方向:汉语言,单位:芜湖市无为市赫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