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杨琦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杨琦
[导读] 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小学生提出了新的阅读要求,因此,加强课内阅读指导,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小学生提出了新的阅读要求,因此,加强课内阅读指导,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并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从目前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课内外阅读整合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侧重课内阅读,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拓展,导致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内外阅读方法缺乏系统衔接,影响了课内阅读方法的巩固与发展,限制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深入课题研究,结合学生主体的认知与情感发展需要,探究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换句话说,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成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小学生的文学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还有利于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的意义
        学生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有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与整合,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这样,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可以在课内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文章,或同一体裁的文章,同一类内容的文章,使学生在课内学习后,及时的进行同类文章的阅读比较,对课内阅读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及时的拓展,即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训练了阅读理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一类文章的阅读得到了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个性化的阅读
        针对男女生阅读兴趣的不同,通过给男女生分配阅读书目,在讲述阅读内容时,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特长,要求女生就故事情节谈论感受心得,就感人至深处评论遣词造句的妙处。男生则就历史、百科等方面的内容阐述看法、发布最新信息。在孩子们的谈论中,大千世界,无所不包;人间至情,尽情折射。尽管他们的语言浅显粗陋,却也不乏真知灼见。与此同时,教师只言片语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叙述中的亮点,再分发给这些孩子们,指导他们写读后感,小小评论。他们在品尝阅读甜果的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学生羡慕的眼球。你说,我说,大家说,说说谈谈的气氛悄然形成,由读到写水到渠成。
        (二)、手脑并用,促使学生“会读”
        常言道: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敢读、爱读,更应该会读。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读就不会学习,会读才是阅读的目的。真正做到会读必须手脑并用,一般文章中都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语句段落,可以建议学生摘录下来,储存进他们设立的“句“词库”库”中,为日后的作文打好基础。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没有思考的阅读称不上真正的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记下所产生的感受和疑点等等。总之一点,学会思考才会真正读懂书。“手脑并用”将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有实效,并且能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好的体现,真正做到会读。
        (三)、利用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对人物有更全面和透彻的分析,掌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讲解完《将相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故事,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教师在讲解完《草船借箭》后,可以为学生讲解更多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有勇有谋的人物性格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之后让小组间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仔细听听组内其他成员是怎么理解的,吸取别人好的意见和看法,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分享,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一本书的教学内容,阅读更多课本以外好的文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素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设游戏教学情景,以趣促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游戏教学几乎相当于天方夜谭,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都认为游戏只会加重学生们的玩心,甚至是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导致课堂乱成一锅粥,毫无教学意义可言。其实不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恰恰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以及营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一大措施。当然,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这对教师的教学技巧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考验。即:要想通过游戏教学进行趣味性的课内外阅读衔接,不仅需要教师对游戏的“度”要把握得当,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课后根据《小猴子下山》这一课外阅读故事的内容,以“击鼓传花”的方式随机选择若干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被选中的学生们专注默读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内容之外,其他学生通读课文并仔细聆听以监督参与表演游戏的学生是否读错或说错。在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学生们感受角色的魅力,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并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保障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艳.聚焦课内外阅读,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1-102.
[2]赵艳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117.
[3]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38):388-3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