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主要的办学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让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基本的文化理论知识,能够有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一个应用型人才。中职语文课程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充分发挥着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侧重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在中职教育中,需要突出中职语文的特色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让语文学科回归中职教育中的主要地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本篇文章中,吸收了前人的研究,笔者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有效的解决语文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结合问题,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中职学生之后的工作发展。注重学生的职业精神,有效的突出中职语文的特色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语文在中职教学中的魅力。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生产力在不断的提高,职业教育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其发展在不断的增强,给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较高的贡献。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给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完善的文化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其不可推辞的责任,也是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当前社会,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的方针和社会的诉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中职学校都过分关注学生的技能,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精神培养。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中,既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相关的技能,也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但是近些年来,国家对中职院校的招生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整体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对课程失去了信心。文化课成为了中职教育中的尴尬处境,现代职业教育难以有序的进行。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对文化基础课进行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的趣味性。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通过语文教育可以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语文教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学,对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学科作为中职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程,通过语文学科和专业性学科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自己的专业,为之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但是,在当下,语文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不够重视
语文学科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让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不自觉的受到感染,发展学生的职业精神。但是现在学校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课堂上也只是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没有和学生的专业相互结合,延伸相关的职业精神,语文中的素材并没有合理的应用。
(二)培养策略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很多教师尝试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培养方式的单一,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开展的,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第二,语文课外活动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更加注重课堂的学习,认为只要紧紧抓住课堂即可成功。因此,课后的实践过程和作业的巩固很难体现出学生专业的娴熟,没有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三,由于学生的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学生听课、实训、书写等过程都存在问题。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过程,否则学生会丧失更多学习的机会。
(三)教学评价过程存在问题
教学评价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实施环节之一,能够对语文的学习有着检验的作用,帮助教师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能让教师更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当前的教学评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成绩、知识等的评价和考察,却将学生的职业素养、应用能力等忽略,难以有效的评价教学。
(四)教师观念陈旧
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兴趣,正确的使用语言的规律等。教师很难认识到语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用,这种片面的理解让教师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的能力被限制。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定的困境是因为教学的过程、目标难以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不能将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效的衔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学发展服务,促进就业的几率,不断的进行深化,对中职语文课程进行开发,建立完善的中职语文学习体系,更好的服务学生的发展。
(一)调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活动指定的方向,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适当的调整教学的目标,将语文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构建良好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应该明确不同专业之间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市场销售、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表达的更加完善,逻辑性更强。其次,教师应当设置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专业和相近职业的情境进行关联,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
(二)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适当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一些团结奋斗累的课文时候,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看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学生要能够学习课文中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的职业素养进行分析,拓展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更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让学生明白职业素养以及知识应用的重要性。
(三)改进教学方式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的基础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别,语文学科成为了边缘化的课程。很多教师一味的忽略学生的参与性,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限制,教学过程很难达到最优化。因此,需要适当的改进语文教学,可以在语文课程中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的前景发展,大力的研究教学方式,增加一部分职业性。例如: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活动,举办应聘的场景,让学生自己设置简历,自己模拟面试,通过学生的口头表现和训练,让学生得到训练。
(四)更新教学观念
有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当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定期的进行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科研的能力,担得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将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对一些知识可以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流程。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结语: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是给社会和国家提供技术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学的质量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有效改革课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时刻以高标准的要求,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以身作则,更好的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雪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19(18):65-66.
[2]郝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
[3]姜燕,何琳,赵小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谈高职高专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创新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000(025):322.
[4]王小椒,周英,万庆华,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000(014):205-206.
作者简介:辛倩玲,1988.10,女,汉族,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单位:常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