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广下,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期各个学校需要通过努力来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并采用改进后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质量。而微课的出现及应用极大的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得到了教育系统的广泛认同。它的出现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基础进行了案例的设计与开发,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对微课实践与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验证其教学效果,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语文;实践与应用;研究
一、对微课的理解
微课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其旨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展示,对课程重点知识进行直观的分析,进而增加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科教师通过借助微课开展知识教育,能够提升知识讲解的实效性,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微课教学的使用可以让小学生接受不同的知识教育,感受到学科知识所呈现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也可以调动知识教学的灵活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疑难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很多的新兴优势。
首先,微课是集合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微课教学除了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还结合了多媒体合成和多元化的优势,并借助微视频展示出来,可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传导,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其次这一教学方法切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大数据显示小学生在持续性的学习中,能够一直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大概在二十分钟之内,且更加侧重于对形象的认知。而微课在这一方面做到了很好的表现,它一般为小学生提供5~8分钟的核心内容,且将原本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图像,直观并生动有趣,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让他们学到知识也可以保持着高注意力,能使课堂更加有效率,并且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可谓是一举两得。
最后是优化了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微课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视频学到知识,也可以让教师观看自己授课的录像,然后进行剖析和评价,发现不足之处再进行调整或者改进。通过播放微视频并观察学生的反应,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哪些环节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利用微课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微课可以让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微课直观明了的这一特性能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与重点内容,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事物会更加敏感,从而能使其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对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极为有利的。举个例子,在学习《静夜思》这首诗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情感不够丰富,所以他们很难能体会理解到诗人所想表达的那种情怀,除此之外,因为古诗词所运用的词汇都十分简洁抽象,并且很多字不仅有古译也有今译,这便加大了小学生的阅读障碍,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授课,在视频中,教师可以插入一段漫改的静夜思视频,并辅以名人的诗朗诵,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刺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一定情况下会得以提升,并且通过动画翻拍的静夜思,学生极易产生一种客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而诗人所想表达的这一感情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之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进行上课,极有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因为微课视频的辅助,小学生可以更好把握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从而有利于带着感情去朗读古诗,这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三、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把抽象变得具体形象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其体验识字的乐趣。
如在教学《口耳目》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象形字演变成汉字的整个过程。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从未接触过汉字的演变过程,而且在课本上也没有相应的插图,故而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这时教师就可借助“口耳目”的微课,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向汉字的演变过程,也让学生体会到象形字演变的神奇感,引发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此外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来解决识字疑难的同时,也能相应地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探讨,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将知识带入生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结合生活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更加能理解课本内容。例如在教学《自选商场》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展示出文中所要认识的各种商品:牛奶、面包、火腿肠、毛巾、肥皂、牙膏……在相应的商品下面标注实物的名称,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图文结合,学生很容易直观地理解不同的物品所代表的意思,能够更快地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中去,当学生受到启发后,兴趣的热度也就高涨了,而且,无形中还化解了小学生对生字的理解难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举行识字活动,让学生将生活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识字最多的给予奖励,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并且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汉字,这对他们识字能力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让课堂显现童趣
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让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中认识生字。有的生字与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事件、景色等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这些生字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既能让学生轻松识字,又能让他们享受童话故事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示,将文字配上图片以及安静缓慢的音乐,为学生演示画面: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默默看着家家户户吃着丰盛的大餐,而她只能默默将没卖出的火柴一个又一个的点燃为自己取暖,每次点燃,仿佛眼前就出现了自己所期望的东西,直到第三根火柴的点燃,在火光中,小女孩见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奶奶,奶奶面带慈祥的看着小女孩,小女孩希望奶奶带自己一起走,于是第二天,路人发现了倒在角落,身体早已冻僵没有任何反应的小女孩……这些原本只有文字的童话故事通过图像音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更加的感同身受,这对教学也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让他们来谈论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然后再进入识字的教学。在这里,微课通过直观动感的视频以及轻松有生气的朗读,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感受生字的意思。如此将直观的形象同想象相互结合,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一难题。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出现许多非常简单的错误,而这些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其实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大多都是不认真审题,觉得文字太多,也枯燥,阅读时就囫囵吞枣,没有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所想暗示的意思。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展示,将文章用视频表现出来,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理解文意,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及体会,而教师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所在。由此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增进合作意识,并在相互理解和修改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水平。
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会碰到很多抽象的知识,由于小学生缺乏知识的经验储备无法理解年代久远的历史背景,而利用微课教学就可以拉近抽象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比如在教《开国大典》时,学生对毛泽东主席和对应群众反应的语句无法快速理解,为什么人们要一起欢呼呢?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微课介绍旧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播放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感受人们热爱祖国的激动、自豪的心情。微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能够对文章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解析,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可以使得小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五)丰富、拓展、延伸
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学生一般都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就可针对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不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微课则是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将课内的学习同课外学习联系起来,并懂得去运用和结合的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
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小动物尾巴的妙用》。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就能够明白小动物尾巴的用处。这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尾巴的作用”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利用网络搜寻资料等渠道中,主动去了解许多小动物尾巴的用处。像这样,以微课的形式,将课内外的知识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容量,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和辨析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微课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效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将微课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还能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微课之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学习有关微课教学的各种知识,以期能在最大限度上不断发挥出微课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俏梅.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8, 000(073):71.
[2]高克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 2018, 000(003):P.95-95.
[3]高鑫.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的合理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10):73.
[4]解婷,张甜甜.用微激趣,以微提效: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7(6):7.
[5]陈景峰.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5):58.
[6]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作者简介:韦良琼(1975.09-),女,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