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王瑞花
[导读] 语文难学,表现在课程内容枯燥、学习实用性不强,这也是很多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初步印象
        摘要:语文难学,表现在课程内容枯燥、学习实用性不强,这也是很多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初步印象。正是因为学生形成了这种印象,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推进缓慢,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学生学得枯燥乏味、教师教得也非常吃力。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教师自身要做好转变,从调整中职语文教材的结构出发,贴近学生的兴趣,改变中职语文的授课思维,使课堂更具活力,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关键词:中职语文;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引言
        语文是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涵盖了听(理解能力)、说(交流能力)、读(阅读能力)、写(写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因此语文在中职的课程体系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笔者所任职的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现状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对语文这种基础性的文化课程并不够重视,总课时量低于《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对语文课堂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认为语文课并不重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大多数中职学生最大的理想便是在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写作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来说,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应用文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实用文体,涉及交流、洽谈等。另外,应用文写作训练也是让学生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的一种关键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和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的配合,以便教学取得实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多采取一些课外语文活动,使语文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训练当中,要结合人文、科学、自然景观、社会交际等相关学科给予情景再现,即营造一种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自由叙述的空间,进一步增强他们和别人交流的能力,使得他们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当中去寻找和发现语文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二、以生为本,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叫做情景烘托。通过情景烘托,人物形象会更加鲜明,文章表达的主旨也更有说服力。情景烘托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突出和立体,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接触一个班级之初,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敞开心扉,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放松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教学。例如《胡同文化》这篇文章,它的语言本身就非常轻松幽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段阅读、共同品味,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北京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同时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接着,以胡同文化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乡,然后让学生试着表述自己对家乡的建筑、景点、人物、交通等方面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进行了语言交流,更进行了情感交流。
        (二)趣味提问,激起兴趣
        中职语文课文中不少是生动、活泼、形象的文章。教师用趣味性问题巧设导语,充分利用课初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效果必然比千篇一律、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教学时,教师一开始便提出一个问题:“假设你们的父母赚了不少钱,想盖房子。

你们是喜欢盖在繁华喧闹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秀美、空气清新的乡村呢?”教师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发言,就连基础较差、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利用一个趣味性的导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令学生激情奋发,聚精会神地投入课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互相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其合作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前,先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6~8名学生,由各小组投票选出小组长,负责分配小组任务、检测任务完成情况等,且根据每次小组任务完成情况更换组长,保证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成为小组长。接着,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教学任务,各小组自行分析、分配任务,要求各小组成员要完成各自负责的任务,然后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在所有小组完成讨论后,教师选择不同小组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负责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简要点评,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雷雨》教学时,教师首先布置任务:“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对话,并选择一幕进行表演”,各小组在接受任务后共同选择要表演的内容,然后成员自主选择人物完成对话,并安排排练。等到上课时,教师要留出各小组的准备时间,然后让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并在表演结束后简要说明自己所表演人物的性格,教师可简要点评。最后,在所有小组表演结束后,教师可在黑板上陈列所有的人物及其性格,并进行总结。这样小组成员通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逐渐形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四)开展多元化教学,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多维度成长,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多个方面,给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去延伸、拓展知识。教师要贴近生活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写作是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排斥的一个环节,但其实对很多学生而言,他们并非不具备写作能力,而是难以将头脑中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文字。教师应避开一些陈旧老套的素材,鼓励学生开展随课微写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尝试写一些小作文,降低写作难度。以应用文通知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仿照微博的模式来组织一句话新闻,看看谁写的语言更具创意。如在这个月末有一次校级的文艺演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试着写一句话微博,要求语言具有吸引力,能让更多的学生前来观看演出。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由于生源特殊,语文基础差异较大,其语文能力的提高存在许多困难,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德林.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26.
[2]王茂坤.提高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55+157.
[3]桑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974-976.
[4]张延飞.中职语文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11):76-79.
[5]景永清.素质教育背景下以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