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及其安全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守连 孙阳春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及其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及其安全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浙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及其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及其安全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意义;安全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对于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并且由于现代建筑工程建设具有流动性、复杂性以及密集性等特征,使得工程安全日显重要。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以下就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及其安全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维护行业声誉。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所投入的资金较大,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竣工后,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验收处理,这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会使得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得不到提高,这样不但会影响工程质量,还会导致工程无法如期完成,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领导要加大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使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工作中,不仅能够提高施工人员风险意识,对施工隐患进行有效防范,同时还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这对于建筑行业的声誉具有重要影响。
        2、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但通过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安全素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素质教育,不但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安全素养得到提升,还能确保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由于建筑企业需要有较多的人力、财力作为支撑,这就需要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而这一切能够通过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企业领导要充分发挥出安全教育的优势,把其贯穿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这样不但能够提高企业整体形象,还能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让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从而使整个操作更为规范,通过安全素质教育能够使工作人员从主观受到影响,不再需要相关人员的监督,这样不但提高工作人员整体水平,还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策略的分析
        1、结合时代要求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设人员比较多,而且还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建设人员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素养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建筑企业,在开展好日常的施工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时代对建筑人员的要求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要通过这种合理的方式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当下,人们对建筑工程安全问题的认识程度越来越全面,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安全教育活动为工具,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要在培训之后通过考核等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学习情况进行集中考评。在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活动中由专人以实例分析的情况向员工重点阐释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发生的主要成因及后果。
        2、以建筑工程安全教育为根本,不断提升全员的建筑工程安全素质。建筑建设工作的发展和安全施工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施工安全讲的就是从全员的建筑工程安全素质的提升和建筑工程安全的增强入手,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工作中以建筑工程安全教育为根本,不断提升全员的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是我们必须要开展的工作。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策略的分析
        1、健全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需要制定合理安全目标,同时实行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司其责,层层负责,落实责任2,将安全生产全面贯彻下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安全责任的检查力度,由企业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全面管理。针对安全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业,要进行安全知识学习,深刻分析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进新的管理方式,新思路、新举措,切实贯彻建设部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形势相对较好的施工单位,应本着时刻警惕安全隐患的原则,巩固现有安全管理成果,将安全作为企业首要任务,只有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提升施工企业收益,将安全生产作为项目重点工作内容。
        2、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械设备是建筑企业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由于其操作复杂,数量众多成为了施工场所中不可避免的危险源之一。技术人员应从施工设备的实际情况出发,使作业人员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来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1)要做到施工设备每一台都有人负责管理,并且对这台设备负责,确保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进行处理。作业人员应在工作前对设备认真检查,在操作室对设备仔细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在工作结束后对设备仔细保养。(2)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时,要确定设备所在的作业环境符合安全作业要求,设备各个零部件性能良好、连接可靠,确保机械、电气、液压系统平稳运行。(3)施工设备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后都需要进行保养和维护,如果保养和维护不及时则很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施工现场要实行机械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后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及时对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检测维修。此外,还要加强对起重机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在特种设备使用前要检验其性能是否合格,检查操作者是否有相应的资格证,保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以避免操作不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3、加强应急安全管理。建筑企业要充分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施工应急计划,如果出现安全生产险情,作业人员可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迅速作出应对,进行险情上报,从而开展应急安全联动。在员工的入场安全培训时,要分析事故相关案例进行施工应急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施工应急技能。此外,企业还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安全演习中表现优秀,或在事故发生后应急及时的员工进行奖励,在开展施工应急安全的同时,带动员工对于施工应急安全管理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4、完善监督机制。事故理论认为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干预、减少甚至规避的。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诱因。因此基于事故理论,规避建筑施工的事故发生频率,首先应当从立法上进行规范,针对我国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乱象横生的现象,从国家层面上来讲应当确定立法规范,从建筑项目的招标、投标、分包和施工等多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约束,确定权责关系,对项目进程实施制度化管理,明确各个项目责任人,在施工环境、机械装备、原材料引进等环节建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作用,保证建筑项目的合规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业发展不仅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还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所以要认识到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并且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多为露天、高空作业,而且规律性差及隐患多,使得建筑工程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以及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安全素养。
        参考文献
        [1]冯秋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研究[J].建筑安全,2015(09)
        [2]李芸.谈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6(19)
        [3]宋莉,张荣.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
        [4]刘刚等.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J].消防界,2018(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