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赵永德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赵永德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EPC总承包项目在工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建设模式。
        中铁城建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EPC总承包项目在工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建设模式。但同时在管理水平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能够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为寻找有效的对策,本文着重分析了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工程项目;业主;总承包方
        前言: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总承包产业的总称。它是指业主与公司达成协议,按照双方规定进行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等进行阶段性或整个环节的城承包业务。大部分情况下,有总承包方对业务的相关流程进行负责[1]。
        一、EPC总承包工程的优势
        “Engineering”意为工程:它不只是传统而言的“设计”工作,它还包括对整个工程流程设计以及具体工程相关管理的设计。“Procurement”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程原料采购,而是设计前定制后的专业原料采购。“Construction”在英语中翻译为“建设”,包括工程前培训,安装,测试等施工流程[2]。
        因为EPC总承包模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所以目前他相较于传统承包模式有着一些明显优势:
        1.充分发挥了“设计”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对“设计”的要求,注重“设计”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促进整个工程项目流程的优化[3]。
        2.传统承包模式的设计、采购、建设三方面经常产生冲突,对施工阶段工作的开展产生很大制约,EPC总承包模式使得在项目进度、成本使用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符合承包协议的规定,确保了所投资金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3.通过EPC总承包工程,工程质量保证主体明确,事故发生后追溯工程质量责任具有很大优势。
        EPC总承包工程由承包商来负责项目的整个过程,能够加快进程的同时,通过对工程项目合理的规划管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EPC总承包工程模式减少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麻烦,将人员调度,施工情况勘察等问题合理分配,对于业主而言,管理工作大大简化,提高了方案的可行性。
        二、EPC总承包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分析
        2.1立场不同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在管理立场上是不同的。管理意识的偏差直接导致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效能的降低。就目的而言,承包双方(承包商和业主)都希望工程项目能够完美实施,得到双方都满意的产品,达到双赢。但是,在项目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承包商与业主之间对于项目的关注点存在偏差,对于承包商而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在质量上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用低成本获取高回报。而业主方面却是截然不同,作为业主,注重的是自己的投资什么时候能够看到回报,看到项目结果,如何以较少的投资而达到早日启动项目,缩短工期的目的。同时,在损失方面而这也有很大的差异,总承包商为了补偿损失,想接受工程索赔,但雇主不希望承包工程带来的追加成本,也不想接受索赔,一方希望减少资金使用,而获得最大效益;一方希望减小资金投入,而赚取更多利润。正因如此,降低总承包商的成本和获得索赔很难找到,EPC项目承包商在项目管理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发生安全事故或质量问题时,工程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偿,对承包商而言,需要承担很大的负面影响。
        2.2对项目管理控制的力度不足
        作为总承包管理模式中的新管理机制,有需要大量合同管理的承包企业EPC总承包对一般合同不支付。 很多承包商没有EPC总承包商的经验,没有对整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不能够充分的展示EPC总承包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优越性。受制于传统工程组织方式的观念,对于新事物的接收有一定的错误理解,由于EPC总承包企业内部职能与工程实际管理的偏差,EPC总承包模式不能有效发挥其优势。一些承包商对于EPC总承包模式的各个环节不能有效配合,产生严重脱节,使得整个工程项目进程迟缓严重影响了合同管理的效果[4]。
        2.3边框模糊、范围不明确
        对于EPC通用合同模型来说,投标和合同管理是直接决定投资成本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实践表明,EPC合同管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一般合同中没有对具体工作的详细描述,这意味着EPC总承包商可以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加以利用。这种对于合同边框的模糊概念的存在,使得一些承包商为了降低成本故意选择不承认,这对施工中出现的一些纠纷无法做到合理解决。正因如此,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的边界进行详细的阐述说明,专业化管理从而加强对合同风险的监管和控制。
        三、EPC总承包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对策的研究
        3.1“Engineer”阶段
        对于EPC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阶段,工程的设计必须做到全面、细致、科学、合理,承包方和业主双方共赢才是制定的标准,同时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5]。为此,在“Engineer”阶段中,对于设计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水准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因为设计与现实总会存在偏差,所以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前,还需要组织相关专家、业内人士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一次全面科学的分析,减少漏洞的发生,这样才能够在后期实施的过程中对“Procurement ”和“Construction”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小,设计阶段漏洞百出只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和人力的损失,对双方合作关系以及整个工程的进展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3.2“Procurement ”阶段
        不管是业主还是总承包方,对于前期策划都是十分看重的,因为他直接决定了前期预算额的多少。做好前期工程项目的策划,保证整个工程的造假在可接受范围内,这要求总承包方加强对采购方面策划的完善。一般而言,工程所需材料和全部设备的价钱占用整个工程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而采购这方面对于整个工程占有很大比重,很多工程的误期也都是因为材料设备采购租借的不及时,所以在开始前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方案从而控制采购的成本,提高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
        3.3“Construction”风险管理
        传统模式下的工程风险业主承担额较大,而EPC总承包模式因为权力向总承包商的倾斜,总承包商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变得更加巨大。因此,EPC总承包下的业主风险转移给总承包方,这就要求总承包方对项目风险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凭借自身优势将工程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化解。
        总承包商降低风险的主要方法是合同管理办法,合同签订前应充分了解项目整体情况,并由专业人员仔细分析项目风险,把可能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再者对于合同的签订需要进行细致挖掘,同上面提到的边框模糊,对施工的材料、方法、工艺进行再一步的确认,科学的对整个工程分包标段,不能出现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发现漏洞进行再次排查的情况,否则轻则导致工期延误,重则可能导致整个工程重新来过。对于合同中发现的漏洞进行有效解决,及时进行协议补充,将协议中的风险降到最小。
        3.4共识
        EPC总承包模式涉及到的不只是业主或者承包方某一单方面的利益,而是双方的共赢。建立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减少风险损失,而且可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通过大量的事件,说明在双方关系融洽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可以加快施工进程,减少经济损失,大大提高业主满意度。
        结语
        “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和“Construction”(施工)三个选项构成了EPC总承包模型的特定流程[6]。EPC总承包模式在质量、进度、成本和风险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模式,凭借EPC的优势的同时克服EPC的缺点,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民.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与合理应对分析[J/0L].科技展望,2017,(32):67, 82.
        [2]熊少旋. 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40) : 132-133.
        [3]徐峰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5.
        [4]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1.
        [5]李蕾.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6]赵平.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