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深远意义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阮莲
[导读] 幼儿的健康成长往往离不开师幼互动中教师们合理的心理引导教育
        摘要:幼儿的健康成长往往离不开师幼互动中教师们合理的心理引导教育,幼儿心理健康也是孩子家长、幼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经验,针对师幼互动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深远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理进行师幼互动的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师互动;幼儿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研究
        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身心取得初步发展的重要奠基期,现如今,家长、幼师、乃至社会人士皆十分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唯有在幼儿时期就培养幼儿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方可使其在后续成长过程中快速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而师幼互动则是影响幼儿心理,引导其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现如今,已有研究证明,幼师与幼儿良性的互动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有着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及深远意义,因此,师幼互动有着极为关键的教学价值。
1.师幼互动简述
        所谓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幼儿、幼师间的交际活动,对幼儿心理而言,该类互动有着较为特殊的交互影响和深远作用,幼师与幼儿间良性的互动关系是组织开展各项幼教活动的前提条件,可使幼儿们切实体会到安全感,感受到来自长辈的接纳与认同,有助于促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接触、认知世界。
2.师幼互动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分析
        首先,幼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承担着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等多重角色,每转换一种角色我们都需肩负不同的育人职责,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暗示、情感支持、树立榜样、直接引导”是幼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互动过程中,言语是幼儿所接触的较为复杂的符号系统,更是助力其加强认知的主要内容,儿童在幼儿时期,有着较为强烈的模仿心理,在此阶段内师幼互动则可有效助力幼儿尝试运用各类词汇,例如,在日常院内活动以及幼儿游戏中,幼师的示范性表达和引导性提问皆可成为幼儿模仿的参考依据,因此,师幼互动有着激发幼儿模仿心理,助力其深入理解词义,不断丰富词汇累积量的积极影响[1]。其次,从认知角度分析,师幼互动往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行为、情绪、认知等方面有着较大影响;从社会性角度分析,师幼互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依恋心理、独立性心理、环境适应力有着深远影响;从行为角度分析,师幼互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自律意识、行为习惯;从情绪角度分析,师幼弧度对幼儿自信心理、情感发展、性格走向有着深远影响[2]。此外,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笔者发现,互动过程中,幼师对幼儿的认可程度及互动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心理和互动教育质量。良性的师幼互动中,我们应该对高度关注幼儿行为举止,并及时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其回应,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赞赏与尊重,幼师在富有亲和力、耐心与爱心时,可有效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对幼儿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促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的同时,集中注意力、发散想象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同伴愉快交往。反之,幼师若由于个人因素,向幼儿传递负面情绪,例如,若采取辱骂、嘲笑、粗暴的方式与幼儿互动,即使并未采取体罚措施,也会严重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程度,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3.实施良性师幼互动教育的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中提出了“幼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与支持者”的教学指导标准,作为幼师,在幼教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决定我们是在教化幼儿,还是在兽化幼儿,基于此,唯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师幼良性互动,方可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3.1“以幼儿为本”实现师幼良性互动
        就目前来讲,多数师幼互动模式依然较为传统,通常以“幼师主动、幼儿被动、整体机械化”的形式开展,教师仅负责提问、询问、约束、提醒、发出指令、作出要求,如此一来,可供幼儿自主发起交流的空间被大大缩减,不利于实现师幼良性互动目标,基于此,我们需“以幼儿为本”,灵活转变互动模式,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与幼儿平等互动,走出以往滥用幼师权威的教学误区,更好的凸显幼儿主体性,例如,在日常互动中,我们要多加赞赏、鼓励、信任、理解、尊重幼儿,在《换一换小鸡学猫叫》教学活动中,可为学生设置活动目标,鼓励其自主理解故事绘本,与幼儿共同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并多加赞赏幼儿以此来实现师幼良性互动目标,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促使幼儿身心皆可取得健康发展[3]。
3.2加强自身情绪管理
        首先,我们需加强自身专业素养,以此来约束情绪和行为[4]。作为幼师,专业知识是指导我们正确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前提,唯有对实践性、条件性、本体性这三类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时,方可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拥有更加和谐稳定、积极乐观的执教情绪。其次,作为幼师,需善于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针对心理较为敏感的幼儿群体,我们需灵活调整角色,从幼儿心理角度出发,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实际需求,并以微笑及时予以其积极反馈,如此一来,即可有效增进师幼互动效率。例如,在一次晨间活动中,一名幼儿在用积木搭船,另一位同学则将一本小书放在了船上,致使快要搭建好的船全塌了,两位幼儿由此引发了争执,基于此,笔者并未立刻指责该名幼儿,而是控制自身情绪,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寻求解决措施,原来,他是想拿书给船当雨伞,以防止小船被雨淋湿,基于此,我帮助两位幼儿重新搭建了一只小船,以师幼良性互动的方式,保护幼儿心灵的同时,促使师幼关系更加平等、融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幼互动有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良性的师幼互动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促使其自信心得到增强的同时,集中幼儿注意力,发散幼儿想象力,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同伴愉快交往,而幼师以消极情绪与幼儿互动时,就会对其心理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们需加强责任意识,以幼儿为本开展师幼互动,不断加强情绪管理,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武海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8):112-113.
[2]苏晓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多维审视——一个6岁幼儿的心理问题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4):20-22.
[3]刘金花.构建互动立体教育网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