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文学素养与语言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为研究对象,对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的共性问题。下面就此谈几点看法。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的影响巨大,消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增加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其实际需求,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小学生非常活泼好动,喜欢在课堂上问“为什么”[1]。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对于学生问题,不要敷衍,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者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本质,以此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为学生更好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学习《乌鸦喝水》内容时,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并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情景,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掌握文章主旨。教师:同学们,如何你是一只小鸟,很想喝瓶子中的水,但是嘴巴没有办法伸进瓶口中,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喝到水吗?这时学生会非常热情的讨论这个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讨论热情比较高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引入其中,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感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体会乌鸦的聪明。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其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2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助力。语文教师应对多媒体功能进行挖掘,并充分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认识外界的知识,老师们可以结合小学生这一特点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多媒体视频中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思维。传统教学中,教师会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实际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为学生呈现不一样的学习感受[2]。例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我国第一部动画片,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片,体会小蝌蚪妈妈的艰辛。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当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感受教材中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中心内容。如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几个小动物才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身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然后引导观看视频,了解教材内容。学生观看视频后,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呢?小蝌蚪的身体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成后,老师们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为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使学生了解小动物的成长过程,以此拓展知识面。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信息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3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情景创设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问题情景、角色扮演情景、视频情景等等。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辅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3]。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课堂活动中需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学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革命成功的不易,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之情。课堂上,让学生熟读文章,能够独立说出文章内容。当学生对文章内容非常熟悉且有了深刻的印象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喜欢的人物,并进行模仿,将教材内容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这为了让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课本基础上添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或者情节,以此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快乐的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突出学生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小学语文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爱上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转变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将课本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真正让学生理解文章描述内容,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成长非常的不利[4]。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步骤。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导,或者布置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做好铺垫。
例如,学习《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作业:文章主要描述什么内容?眼睛真的可以永生吗?作者想要借此文章表达什么情感?课堂上,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验,了解预习情况,并调整教学方式。通过与学生互动,发现其对文章中心情感的理解不是十分透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句子,将此作为入手点,分析文章情感。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教学引导,调动学生探究热情。灵活应用多媒体,将文字内容具体化;利用教学情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学生更好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武鸿雁.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分析[J].文教资料,2019(18):60-61.
[2]张秀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82.
[3]裴健.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J].华夏教师,2019(06):23.
[4]宿彩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重要性及方法[J].学周刊,2018(2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