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郝爱玲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郝爱玲
[导读] 摘要: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身份证号码:23011919770307xxx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300
        摘要: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内涵,并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同时,结合山西八建集团有限公司的施工管理实践,从合同管理、进度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展开。
        关键词:信息技术;施工综合管理;信息化
        引言
        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需要重视施工技术管理,通过对建筑技术的良好管控一方面可以确保工程顺利竣工,另一方面也能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已经成为施工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
        1技术管理主要特征
        1.1综合性
        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与其他技术管理之间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别。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如今的工程体量都十分巨大,拥有着漫长的工期,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以及工程设备数量巨大。因此在对建筑技术进行管控的时候不能使用传统经验以及模板,要根据工程实际需求以及施工单位自身的技术水平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宏观视角以及很强的综合能力。
        1.2风险性
        除了综合性特点之外,针对施工技术的管理还具有很高的风险。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施工单位为了不耽误工期,一方面要使用大量工程机械,利用自动化设备来提高建设效率;另一方面要调派大量工人针对不同的环节进行同时施工,如此复杂的人员调动以及大型机械的使用很容易引发施工现场的混乱,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工人们出现操作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仅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延误工期,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3长期性
        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还具有很明显的长期性特征,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工期都十分漫长,比如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长达3-4年,在如此漫长的工期中,施工技术可能会由于工程变更或者新技术的出现而产生变化,与之对应的管理方式也要进行快速同步,确保建设技术始终处于高效的监管当中。此外,由于人们对于建筑项目的功能性以及美观性要求的提高,项目在设计环节、施工环节以及验收环节都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在这种客观情况下,针对建设技术的管理自然也具备了长期性特征。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在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局限和不足,实际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项目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工程投招标、预算造价和施工设计方面,在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在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仍然是靠个人的经验进行管理,不能应用到先进的信息技术。而且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只是局限于应用计算机的处理方式,对数据的处理速度较快,没有应用到信息技术的数据共享和自动传输功能。另外,在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方面,软件开发的选题雷同,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开发过程都是一种低水平的开发。在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到互联网技术的便利之处,没有实现网上投招标和材料采购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导致施工管理的水平不能有效提高。


        3信息技术具有应用方式
        3.13D建模技术
        BIM技术的出现让施工技术的管理变得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在此项技术的帮助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现有的工程信息在计算机上制作出建筑模型,同时还能模拟真实的施工环境。在该平台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改变相关变量,比如说机械设备数量、工人数量、施工顺序以及工程量等来观察这些变量对于总工程进度以及项目质量的影响。同时也能通过BIM技术排查出施工现场潜在的安全风险。借助于这种技术,管理工作者可以提前对各项建设活动进行准备,让施工过程变得更加规范、安全。
        3.2施工进度管理的优化
        施工进度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价等均有着密切联系,在进行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在本次施工综合管理中,为了保证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性,主要使用了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依托提前构建的模型,系统可以完成项目信息资料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具体操作如下:将BIM模型导入软件中,并将本次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导入的记得模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完成本工程现场施工的仿真模拟。受到系统的灵活性、与信息的联动性影响,一旦某项数据发生改变,系统中的其他信息能够实现自动更新。实践中,笔者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展开多种参数的动态调整,促使系统中的工作进度管理方案自动更新。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进度管理信息化的准确性,管理人员必须要提前将原定的施工进度管理计划精准输入进系统中,本次管理使用了激光扫描结合人工核对的方式完成。同时,为了实现进度数据的实时更新,在本次施工综合管理中还在施工现场的塔吊中安装了监控,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端完成施工现场的实时性监控。此时,对比实际情况与模拟施工进度,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调整。
        3.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为保证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实现有机结合,需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该建筑公司应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技术软件是通过大数据反馈与互联网等多种技术融合实现稳定运行,在软件运行时,需要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工作,积极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根据管理人员具体情况,招聘专业人才,并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构建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管理领导需要积极掌握信息软件操作流程与方法,同时和技术人员保持良好沟通与配合,以促进工程管理时效性。
        3.4注重软件的开发
        就目前技术手段而言,软件自身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施工技术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软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为此项工作而研发的软件。在这种背景下,管理人员想要学习信息技术,其学习成本非常高,而且一些综合性的建筑工程管理软件体积过于庞大,存在很多与施工技术管理毫不相关的功能,这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一种阻碍。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于软件开发工作的资金支持以及人才支持。从施工单位角度出发来看待这一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比如说地域特征,工程专业方向特征等)自发组建区域性的工程施工软件开发联盟,以若干个施工单位为主体,共同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制作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施工技术开发软件,并且成立软件研发基金会,确保软件能够定期得到更新。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需要重点引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方法管理、施工合同管理与施工物资管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达到了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总体质量的效果,也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忠,王茂华.基于“互联网+”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窥探[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24.
        [2]艾飞.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地产,2019(19):118.
        [3]魏成惠.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16):88-90.
        [4]王祎.对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探索[J].山西建筑,2016,42(34):239-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