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沿海深厚软土地基深基坑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张健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在不断拔高,基坑的开挖深度也在逐步加深,设计难度愈发增大。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在不断拔高,基坑的开挖深度也在逐步加深,设计难度愈发增大。基坑支护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安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考虑众多因素影响,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经济、科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栈桥;拆撑;监测
        0   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飞速的发展,我国的基坑工程及施工技术逐渐成熟,由于土地的紧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来建造商场、地下车库及人防设施势在必行。同时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些建筑大都有1~3层的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可达到5m-20m。
        为了适应越来越深的基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以适应工程的需要。沿海地区由于其具有地质条件差,地形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特点,深基坑工程施工工艺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中冶口岸大厦工程拟建场地位于珠海市横琴新区福临道东侧、港澳大道南侧、十字门水道西侧、濠江路北侧交通便利。占地总面积约19897.6 m2,工程建筑总面积为200108.3m2,分两栋塔楼和裙房,地下四层,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7.50~18.00m,基坑周长约471m,基坑支护拟采用旋挖桩+水平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三轴搅拌桩止水。基坑竖向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立柱采用灌注桩内插钢格构柱,栈桥区域为灌注桩内插φ1000×25钢管混凝土柱,坑底以下采用φ1600钻孔灌注桩,格构柱(钢管混凝土柱)插入灌注桩不少于2.5m(3.5m)。基坑支护平面图如图1。
       
        图1  基坑支护平面图
        1.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主要由人工填土(Q4ml)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4mc)层、第四系残积(Q4el)层及燕山期侵入花岗岩(γy)层构成。各土层由上到下分别为:填土层、冲填土层、淤泥层、可塑黏土层、软塑黏土层、砾砂层、砾质粘性土层,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如表1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表
       
       
        图2  基坑典型剖面图
        1.3  工程水文条件
        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埋藏在场地人工填土层及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中,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场地地下水位深度为0.12~1.45米,相当于绝对标高为2.42~3.89米之间,地下水变化幅度在0.5~1.0m之间。本场地地下水环境类型为Ⅱ类环境。场地地下水在强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长期浸水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2  基坑支护体系优化
        考虑到基坑面积较大,基坑支护内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角撑+对撑的方式,原设计方案中在基坑中间设置一道对撑,由于本工程由两栋塔楼组成,南北塔楼位置均不能满足先行施工的条件下,采用此支撑方式,相当于整个支护体系为一个整体,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在支撑拆除前,必须将每层板全部施工完毕后,方能进行上道支撑梁拆除,不能形成流水施工,在支撑拆除时,结构施工人员可能出现窝工现象,不利于施工组织和节约成本。
        因工程分南北两栋塔楼,为了保证两个塔楼区域地下室楼板施工相对独立,保证结构施工流水,将支护体系拆分为两个部分,采用四个角撑+两道对撑,其中一道对撑设置栈桥,采用此设计方式可加快施工速度,减少窝工现象,保证基坑安全,有利于节约成本。
        3  基坑降水、止水
        3.1  坑内降水
        基坑土方开挖范围为流塑性状态的厚层淤泥,坑内降水主要采用明排法,在土方开挖前,坑内设置纵横向明沟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及时将浅层地下水和雨水及时组织强排到基坑外,保证坑内积水少,便于机械作业。
        3.2  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
        为了保证基坑安全,在灌注桩外围打设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采用单排三轴搅拌桩φ850@600,搅拌桩要求穿过淤泥层或基坑底进入粘性土层不少于2m。正式开始施工前选取3-4个施工区域进行试桩,通过试桩确定以下参数:水泥掺入比不小于15%,即被搅拌土体中水泥掺入量不少于220KG×3/m;水灰比0.45~0.55;搅拌提升速度0.6—1.0m/min。
        施工前对所有三轴搅拌桩进行编号,划分区域,确定每台桩机施工范围,为了保证基坑内不漏水,确保基坑安全,所有三轴搅拌桩采取套打方式,并根据套打的原则对每台桩机施工范围的桩基编制序列号。围护结构施工时须确保24小时连续施工,已避免产生施工冷缝。由于机械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使相邻桩位的施工间隔超过24h时,出现冷缝则采取在冷缝处搅拌桩外侧补搅素桩方案,在搅拌桩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补桩,以防偏钻,保证补桩效果,素桩与围护桩搭接厚度约10cm,水泥掺量为20%。
       
        图3  三轴搅拌桩套打示意图   图4  冷缝处理示意图
        4  栈桥设计
        受内支撑支护方式和淤泥层影响,无法使用传统的出土坡道出土,设计采用混凝土栈桥结合出土坡道进行土方开挖外运。且因场地限制,钢筋、模板等材料缺少场地堆放,无法储存过多材料,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材料的不足可能影响整个结构的施工进度。
        为了方便土方开挖阶段土方开挖和运输,并在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增加周转材料场地,一道对撑最上一道支撑增加300mm钢筋混凝土板,作为土方开挖的平台、运输土方车通道以及地下室结构施工材料周转场地。此设计最大限度的发挥施工机械的工效,加之施工过程中的精心管理,在本工程中取得显著的效果。
       
        图5 栈桥剖面示意图
        5  土方开挖
        中冶口岸大厦基坑面积约12700m2,土方开挖深度约18m,土石方量约为23万m³以上,基坑规模大。而且施工工期较紧张,基坑支护的三道内支撑穿插在土方开挖施工中施工。沿基坑边留设四个出土口,分别为北面一个出口,西面三个出口,从各个出泥口延伸至基坑内修筑施工便道。按照每天平均出土4000m³进行考虑,高峰土方开挖需出到8000m³。第一层土方开挖比较简单,可以大面积强制切土,开挖至冠梁底,运土车辆全部进入基坑装土外运;从第二层以下挖土时,挖机及土方车辆利用栈桥装土外运。
        基坑支撑平面布置成四个角撑+两个对撑,根据支撑布置形式及其规模基坑挖土采用分分区、层挖土方式,挖土时平面分区分块,立面分层分次。土方开挖分中央自由开挖区和基坑周边开挖控制区(详见图5),中央开挖区采用分四大层级开挖,各层级每次开挖高度不超过2m,基坑周边开挖控制区控制开挖分层为淤泥层0.5m,黏土层1m,分段开挖每段长度不得长于30m,且隔段开挖,开挖土方应通过挖机转土后装运。基坑分4层8次开挖,每层挖土以每道支撑梁底标高为分界线,分别为+1.25m、-4.15m、-8.05m、-18.80m。第一层至第四层土体优先挖四周(支撑角撑以外)后挖中间部分的挖土方式,以便及早形成栈桥及支撑桁架,尽量减少基坑无挖土支撑的暴露时间,严格控制基坑变形。
       
        图6  土方开挖分区示意图
        6  换撑及拆撑
        6.1  换撑。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基坑支撑梁需随着结构的施工进行拆除,由于基坑较深,为了保证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需在拆除前进行换撑,所谓换撑,即为在支撑拆除后,将支护体系水平内力转换到结构楼板内。换撑结构可分为梁式换撑和板式换撑,本项目采用梁式换撑方式。
       
        图7  换撑示意图
        在地下室坡道由于其板为斜面,而地下室外侧每道换撑均与楼板中心对齐,支撑水平力传递到楼板上时,在坡道处不能有效的将水平力继续传递,特别是坡道侧壁与地下室外墙重合的情况下,如不采取措施,地下室外墙等于是悬臂结构,在上部水平力作用下,很可能出现裂缝导致外墙渗漏水。
        为了解决坡道处传力问题,在地下室外墙和坡道另一侧壁混凝土浇筑前,按照2m一道齐平相应楼层板预埋500*500*15mm钢板,结构施工完毕,进行换撑施工时,在坡道内采用Q345B钢管进行支撑,将支护水平力通过钢管传递到楼板上,解决了坡道处基坑支护水平力无法传递的问题。
       
        图8  坡道换撑示意图
        在地下室面积较大时,通长设置后浇带,后浇到往往将地下室底板或楼板分割成几大块,换撑产生的水平力传递至后浇带时,无法继续传递,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导致柱子、外墙出现裂缝,影响主体结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底板或楼板施工时,在后浇带部位梁板内预埋型钢,通过型钢将因后浇带断开的楼板连接为一体,是整个底板或楼层形成一个大的支撑体系,保证结构安全。
       
        图9  后浇带传力杆示意图
        6.2  拆撑
        钢筋混凝土支撑梁随地下室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拆除。传统的基坑拆除方法为风镐凿除、静力爆破等方法,存在功效低、噪声大、扬尘多等缺点,且拆除后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清理,工期长。本工程采用金刚石绳锯切割支撑梁技术,利用制作好的钢马凳放置在需要切除的支撑梁下,在钢马凳和支撑梁之间垫方形枕木,保证切除后支撑梁钢筋混凝土块稳定,然后利用金刚石绳锯按照划好的线进行切割,切割好的混凝土块吊运至场外后进行破碎。
       
        图10  金刚石绳锯切割施工图
        7  深基坑信息化监测
        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施工监测,有利于实时掌握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优化施工参数,指导施工,并根据监测信息和施工参数的变化规律预测下一步施工工况,及时提出相应对策,基坑变形累计监测结果见表2
        表2  基坑累计监测结果表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基坑顶部位移及沉降最大变化点均为WY13,位于基坑西侧,水平位移为23.3mm,朝基坑内测位移,最大沉降量为18.7mm,均满足最大限值要求。
        立柱沉降最大点为L08,累计沉降量为15.4mm,约为基坑监控值的51%,由于支护桩外侧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止水,止水效果较好,围护结构渗漏较少。地下水位变化小于等于2000mm,最大值为599mm,满足设计要求。
       
        图11  各立柱沉降监测点变化曲线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测斜)变化最大点为CX19,从变化曲线来看,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最大位移点逐渐下移,基坑开挖至基坑底后,位移逐渐减小,位移最大点位于20m深度,即约为基坑底以下2m位置,监测值为48mm,为监测控制值的96%,基坑底板浇筑完毕后累计值变化较小,支撑拆除过程中基坑变化值不大,变化曲线详见附图10。
       
        附图12  CX19监测点变化曲线图
        8  结束语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结构支护体系的优化,满足后续结构施工的要求,发挥支撑支护体系的最大优势。对撑体系采用对撑栈桥二合一方案,利用栈桥作为出土平台和结构施工材料堆放场地,解决了因工程场地狭小空间布局受限的问题,
        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换撑、传力等措施,使地下室结构施工与支撑拆除施工相互配合,既满足结构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又保证了基坑的安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