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字艺术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祝娜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祝娜
[导读] 摘要: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数字艺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在较多领域中,不但提高了建筑装饰设计效率,而且使建筑艺术形态得到有效丰富。
        武汉中合元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数字艺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应用在较多领域中,不但提高了建筑装饰设计效率,而且使建筑艺术形态得到有效丰富。此外,数字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也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好的创新,确保现代建筑装饰的整体性,使现代建筑装饰整体质量有较好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艺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影响
        一、装饰艺术与数字艺术的概念与特点
        1、装饰艺术的基本概念
        装饰艺术概念分广义与狭义两种类型。从广义上讲:装饰艺术主要是指装饰现象以及装饰活动,其具有普遍性,能结合地结合艺术现象和行为。但是在特定的意象本质和形式结构上,其均受到了限制。从比较狭义的角度来看,装饰艺术主要包括装饰品类、图案等装饰物品。物品设计中就包括装饰艺术,其主要物品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
        2、数字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20世纪90年代,数字艺术便产生了。数字艺术是借助科学技术方式,在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设计出审美价值比较高的优秀艺术作品。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比较高,有较强的交互性特点。在应用过程中,网络媒体便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如:多媒体、网络艺术、网络游戏、虚拟现实、电脑动画以及数字摄影等。数字艺术均需要借助电脑技术制作出媒体文化,其现代化特征比较强。在技术要求上,数字化艺术的要求较高,想要促使数字艺术更加完美,就需要稳固网络信息技术的地位,将数字艺术作为核心部分,充分地融合网络信息技术和艺术。
        3、数字艺术的基本特征
        3.1数字艺术的复制性
        数字艺术具有复制的优势,即便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都能复制出大量形式的作品。对于复制品,可以通过对参数进行控制,促使复制品有所不同。借助调整参数的方式快速地创造出更为统一协调的各种艺术作品。将数字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数字艺术的复制速度比较快,并且还能在原有的复制物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变化。
        3.2数字技术明度和清晰度高
        在应用数字技术时,通常会借助图形软件辅助创作,将所创作的作品呈现在电脑显示屏上。图像会以清晰、亮丽的样子显示在电脑显示屏上。与实际打印的图像颜色相比较,数字技术所呈现的图像明度、清晰度与纯度均比较高。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还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在某些领域也得到了充分地认可,其发展前景广阔。
        二、数字艺术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1、促进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多元化
        我国建筑装饰设计起步时间比较晚,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我国建筑装饰设计经验缺乏,直到目前为止,部分设计师仍然会在按照优秀装饰设计成果进行模仿设计。这种模仿设计方式促使我国大量的建筑装饰设计雷同,具有统一性特点。而将数字艺术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其丰富了建筑装饰的形式。在数字艺术创造辅助下,设计师也扩大了设计视野,打破原有的思维结构,加大创新力度。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会主动地结合客户需求,对建筑装设设计作品进行设计,从而推出一项全新的建筑装饰设计成品。如此一来,数字艺术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有助于促进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图1为建筑装饰设计的多元化呈现内容。
       
        图1建筑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2、促进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形象化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二维是主要的设计模式。实际上而言,客户对建筑装饰设计不够了解,面对这种二维设计成果,客户对建筑设计提出建议和问题。而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建筑装饰成品以后,由于客户对二维成果形成缺乏了解,在建筑装饰成果验收时容易出现一些纠纷。而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数字艺术,其能有效地避免出现纠纷问题。设计师借助数字艺术,其能设计出更加立体的三维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成果,客户能在建筑装设完成前就能看到更加直观的建筑呈现效果。客户在看到直观成果以后,其能直接和设计师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细节以及整体方向的分析、调整讨论。通过合理地修改建筑装饰设计成果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在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较,应用数字艺术设计的建筑装饰艺术,其促使建筑装设设计更加形象化,有助于促进设计师和客户间的沟通与交流,为设计师设计提供更加好的设计方向。除此之外,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数字艺术,其促使设计师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迅速发展。在设计建筑装设过程中,设计师事先了解客户需求,并结合数字艺术设计相关软件寻找设计素材,最终确定合适的建筑装设材料,提升设计的质量与效率。
        3、促进现代建筑装设设计效率提高
        在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中,通常会采用手工的方式完成装饰工作。而将数字艺术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中,充分地应用高新技术,这也为建筑设计创造良好条件。在数字艺术应用过程中,设计师充分地利用各种软件、技术,将自身的设计想法有效地转化为装饰设计成品。在对图形处理中应用数字艺术,其促进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效率提升,有助于解决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数字艺术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有助于装饰设计良好发展。
        三、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创新与数字艺术发展趋势
        1、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创新具体方式
        1.1融合民族文化和艺术
        建筑装饰设计产品属于经久耐用性的产品,艺术因素是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所创作的作品需要充分地体现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把握民族文化艺术这一特点,使得设计产品获得全社会的认同。广大群众对建筑装饰设计活动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设计师对创作的激情。我国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建筑文化交流活动、国际设计作品交流会以及设计竞赛等,提升设计师的创作热情,同时提升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视程度。
        1.2加大引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属于社会艺术范畴,艺术特点、风格以及建筑样式均显现出当今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历史继承。设计艺术属于历史范畴的艺术,其需要在继承历史传统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创造和革新。以一个开放的心态面对历史与当今社会,汲取历史中比较好的创作经验,与先进现今科学技术相结合,最终创作出更具品质与新观念的设计创作内容。
        1.3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融合
        建筑存在本身就不是孤立的,建筑还包括外部空间环境和场所,其不但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其还包容着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因素中丰富的美学形式。在建筑形态设计以及环境设计过程中应使其更加和谐与统一,具有内在逻辑规律。充分地尊重环境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特点,将建筑整体的艺术形象创造出来,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
        1.4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要充分地表现人文精神
        建筑创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内容,它映照着人们心理认知和美学观念。在进行建筑装饰艺术设计过程中,需要给予人们更大的视觉表现和冲击力,充分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一些市政或者建筑公司,其具有独特的代表性意义,与公众精神紧密联系,具有聚合力的特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将人文精神蕴含其中,创造新的人文景观,提升人们的凝聚力,体现群众现代人文精神追求。在象征性表现方面,要充分地融合市民自豪感、美学意象,将其充分地反应在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上面。
        2、数字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2.1培训专业化
        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数字艺术,其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这些高新技术需要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运作,其对建筑装饰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需要成功地驾驭设计思维、数字艺术能力。当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装饰设计的培训工作也会更具专业性。通过加强对设计师数字艺术设计理念、驾驭途径等专业化内容的培训,促使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和数字艺术融合充分。设计师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能及时地将自身的灵感转化为建筑装饰成品,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
        2.2个性化发展趋势
        当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时,相应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呈现显著性地提升。在此背景下单纯的物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其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人们需要更具个性化的建筑装饰设计。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发展过程中,数字化艺术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中。当数字艺术不断变化时,以数字艺术为设计基础的建筑装饰设计成果也会更具个性化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较为重视,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社会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数字艺术在发展的基础上对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能够得到更多的设计形象。人是空间创造者与感受者,数字艺术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融入,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在此过程中为了使设计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需要对设计者思维进行全面的培养,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网络信息的冲击,为建筑装饰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招娟.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15);85-86.
        [2]喻袁崛,袁玥.“互联网+”时代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档案资源的网络安全问题[J].中国包装,2018(1):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