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化新课程改革,就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就是要抓住学为中心、核心素养两个关键词。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将学生的“学”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自我驱动下充分参与学习,经过动手、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有效发展其变化守恒、宏微结合、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深化改革;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越来越清晰。就是在时代人才需求观之下,着力培养有适应能力、有发展能力、有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就初中化学的教学来说,就是要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两个大的方向去构建新型的课堂。但是,仍然有不少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策略,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记忆加实验”的简单框架上,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发展得不到全面综合的落实。
下面,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对深化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目标的教学策略进行整理和探析,为切实推动课改的深化提供参考。
一、兴趣是第一驱动
因为学为中心理念强调教育过程由教师的教为变成以学生的学,这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律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教师“强迫”监督的被动学习情态下,虽然学生表面上是在学,而其实他们的思维是很难活跃起来的。这样,肯定是无法保证教育的效果,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就会落空。因而,学为中心、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给学生建立自主驱动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真正接触社会生活,以“生涯”为目标的信念驱动显然作用并不明显,因而,兴趣就是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第一抓手。
沪教版(下同)初中化学教材中说到,“书中有大量精美图片……使‘你’的学习多些生动有趣,少些枯燥乏味”——但显然,一些精美的图片不能完全满足初中学生的兴趣取向。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化学课上教师还需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新奇”以满足其探奇心理、注意形式的变化以适应其青春期“不安分”的特征、通过竞争比赛以调动其自我表现的欲望。比如,教师在课前在一张滤纸上用酚酞试剂写上“化学真奇妙”几个字,然后,在课堂上向这张滤纸上喷碱性溶液,五个红色的大字神奇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从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心理——而如果这个试验是在课堂上按常规步骤进行的,就起不到这种吸引学生的强烈效果。
二、切实以学习为主
有些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其实也理解其心理——就是因为初中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太多时间,从表面上看,显然是不如教师直接把知识点讲出来“效率”更高。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因为,教师的讲授确实很快完成了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但是,学生的素养没有得到任何建设的机会——这些教师所谓的“效率”,其基点就是错误的。真正的效率,是指学生高质量地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发展。而这,必然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下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独立探究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素养的发展,这并不是浪费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就应该属于学生。只有理清了这个理念,教师才可能“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与学生一起“耗”。
就目前来说,能够充分落实学为主体教育理念的策略,主要有翻转课堂、问题启发、实验体验、交流互动、实践探索等等。
比如要学习“溶解现象”这一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从家里找一些平时家长不让‘废’的东西,比如盐、糖、味精、洗衣粉、油,以及泡沫、花盆里的土等等,把他们分别丢到水里去,拿个小棍子用不同的方法(顺时针、逆时针、左右上下)搅一搅,观察哪些东西能溶化,哪些东西不行,哪种搅拌方法溶解得速度快”;再比如,“抽出时间来做一次大运动量运动。在运动前测一下体温、量一下体重,运动后马上再量体温和体重”——在学生课前自己做了这些探究体验之后,教师回到课堂只需要带领学生把他们探究体验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理论化,即可让他们掌握“溶液”和“溶解的能量守恒”知识。这就是很有质量的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迅速完成了知识的掌握,而且在其独立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把变化守恒、宏微结合、实验探究这些素养构建了起来。
三、与学生生活关联
要想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带领学生死啃课本是不行的。比如社会责任、绿色应用这些素养,必须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体验才能培养发展起来。而且,我们强调化学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关联,还有另外两个理由。一是与化学强调实验同一个道理,生活中的探究学习往往就是一些实验体验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而且也是强化其对化学知识理解消化的过程。比如上面提到,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大量的、就地取材的溶解探究活动,就是将学生的学与其生活进行了紧密地融合。二是基于初中学生习惯于直观接收知识、理解知识的思维习惯。化学知识在思维特征上有些特殊,它不是完全的抽象,但又不是特别的直观(比如涉及一些微观的知识时),有些知识初中学生并不那么容易理解。而我们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关联,其实就起到了一个学习过程经验化、直观化的效果。
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个“帮妈妈清理厨房”的任务,让他们用家里有的酒精、盐、碱、醋等物品分别与不同温度的水进行组合,一边清理厨房的油渍,一边思考,“哪种组合方式清洁的速度快、效果好?这表明了什么样的化学规律?”通过这个家务活动让他们深化对这个知识三个规律的认知,并且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绿色应用、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等素养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四、注重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在落实课改目标上是最值得教师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起到几个作用:第一,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开放、活跃的学习形式,可以改善沉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少、知识储备不多、思维能力有限,个体的独立学习探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无法突破,或者是思维空间打不开,影响其探究的效率。而合作式学习则将同学的各种学习资源整合起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提升探究学习的效率;第三,就化学这个学科来说,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有些实验可能是一名学生独立无法操作的,需要大家配合来完成。而有些实验因为有一定危险性,需要学生严谨地按流程和规范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在实验过程中互相提醒、保证安全的作用。
比如做蒸发结晶实验的时候,学生即要控制酒精灯,又要控制液体量,还要不停搅拌溶液,最后要把热的蒸发皿放到石棉网上——这个过程,虽然一个人也可以完成。但对实验经验还不够丰富熟练的初中生来说,最好是让他们合作,小组分工各司一职,能使实验更安全流畅地完成。再比如让学生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物质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家里选几种自己感兴趣,想知道其酸碱性的物质(比如肥皂、洗衣液、果汁等等),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结成小组,把自己带来东西集中到一起进行检测。这样,就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探究视野和实验内容。
综上所述,要想深化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抓住学为中心和核心素养培养两个要素。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注意给学生建立有效的驱动,然后是切实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和合作式学习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红丽.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N].发展导报,2017(11).
[2]王作胜.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N].天津教育报,2012(10).
[3]许彩燕.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8(2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