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廖伟梅
[导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的学科,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求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去自主的学习探索和创造,成为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总结出经验。下面,我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只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让学生没有思想负担,去开动脑筋,用放松的状态去学习,并以此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和学生多交流互动,真正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错误的理解方式,切记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而是应该去耐心的指导,给予适当的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于一个问题不只有一个答案,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方法的选择上,让学生去自主判断在分析中比较不同解题思路的有缺点,精简解题步骤。这样的方法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创设情境,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设置正确的问题,从而使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方便学生去理解和感受。例如,在学习“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部分内容时,例题中“24x13”,教材中的计算方法是将13分解成3+10,再分别和24相乘,最后将结果相加。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积累老师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计算,24×13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学生就会很容易联想到将13分解成,其他形式如5+8等,还有的学生会将24分解,如4×6等。通过老师巧妙地提问创设了情境,将课本背后的创新因素挖掘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设计课堂的提问中,更直接的体现,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更加重视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利用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含有循环规律的图形让学生去观察,并向他们提问,这些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从中找到排列的规律时,老师就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第一行到第二行是怎样转变的,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图形变化的规律,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拿出学具小棒摆一摆,然后老师提出新的排列性问题,让学生把第二行编导第三行,再把第三行边的第四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也为他们的学习增加了乐趣。动手操作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总结。发现循环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就解决了这一难点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就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发散思维的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四、灵活处理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集中体现,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去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弄清每部分在整体教材中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重组,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例题是这样:“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提问同学:“谁想要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后去鼓励和赞扬学生。也可以把例题稍微的变化一下,再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个环节中将单一的问题灵活运用,使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问题,性和趣味性。
五、改革作业设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目前数学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学生对于书面知识的掌握很好,测试的成绩也很高,但让学生真正的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对课本知识巩固的作业方式,设计一些思考性实践性较强的题目,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让学生自己来设置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圆柱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个圆柱形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如:二年级下册《统计》让学生统计20分钟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这样的实践作业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统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时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根本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灵活使用教材、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思考的作业,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只有富于探究性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如今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增长,更注重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04):61-62.
[2]刘影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59.
[3]刘飞.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8):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