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朱玉婵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朱玉婵
[导读]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绵城市观念在现代化公路建设方面的运用得到了广泛认可,海绵城市观念技术如今已经涉及到有关居民的出行环境、中国现下城市设计的进展、现代化发展速度等一系列因素,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城市规划;应用
        引言
        道路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海绵城市”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实际应用中,水资源的利用率开始得到提升,城市功能得到了高效发挥,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都具有推动意义。
        1海绵城市具体内涵
        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现代化的城市应像海绵一样吸收、蓄渗、净化、释水等一系统综合利用降水的功能,以及有效应对恶劣气候变化的功能,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循环、良好内涝防治和水体污染治理等作治理目标,把城市变为一个“绿色的海绵体”,让城市具备自然循环的生态海绵系统,让整个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弹性,在面对极端的自然气候时能够更容易应对,在自然灾害过后更容易恢复,这就注定了真正的解决方案必定是跨尺度的,要从三个层面上来具体阐述海绵城市内涵:1.宏观层面。从水环境生态格局上分析,落实区域水环境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借助水环境生态整体格局,通过水源保护、洪涝调节、水质管理等功能要素考虑综合布置其空间位置,明确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围绕区域内综合水环境系统搭建整体格局,维护水过程的完整性,防止未来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剧破坏水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充分发挥降雨调节、净化水体的功能,为下一步“海绵系统”实体建设奠定了空间基础。2.中观层面。主要指城市、乡镇、村层面划分区块,合理规划“城镇一体化海绵系统”,充分考虑城市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综合性规划区块内水生态的动植物恢复、调节水量、净化雨水和湿地保护建设。3.微观层面。具体将包括湖泊、绿化、广场、公园、小区、道路等集水单元落实到整个城市“海绵体”建设上,形成系统的水生态基础设施集成,利用广场、小区、公园绿化、人工湖泊、池塘、排水沟、集水井等,让其雨水有效地下渗、储蓄和留滞,利用自然江河湖泊和人工绿化来过滤、净化雨水,把净化后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的道路清洁、绿化灌溉、江河湖泊的水体补充等,让“人工治水”变“生态治水”,充分发挥出来水环境系统的自然功能,发挥海绵城市优势。
        2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建成绿色生态的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天然生态系统,不透水面积增大,绿地面积缩小。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低影响开发设施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城市内部水循环系统得到了修复。城市开始更多的依靠自然的作用,不再单纯的依靠管道系统修复水循环系统,利用绿地等自然景观设施促进水循环,建成绿色生态的水循环系统。
        2.2路面设计
        传统道路设计中路面材料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相对不透水性路面,道路硬化面积占道路面积的80%、绿化带面积占20%,道路给排水主要依靠道路两侧排水口,使用道路两边倾斜的混凝土边沟来加大雨水的流速,道路中央的绿化带水平高度高于路面的水平高度,不利于降水的渗透蓄水排水,严重影响降水循环的效果,导致道路容易出现大面积积水和内涝现象。在很多道路建设设计中采用透水性沥青路面,这种材质的路面可以有效改善积水问题,也保证土壤的透水性要求,避免出现地表雨水径流,不会产生内涝而影响正常交通。不过,在选择这一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引进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进行充分利用和净化。

建设路设计中在边沟利用人工种植植草绿化,来减缓雨水的流速,同时也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并在道路的路缘石上留出豁口或者使用隔断式的路缘石,满足海绵道路的“渗、滞、蓄、净”的功能,达到渗透、净化效果。
        2.3对绿化带的设计
        绿化带的建设必须结合对城市外表、空气改良以及涵养水源等一系列因素开展,按照道路建设雨水收集以及过滤等过程开展建设。绿化带和街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差,让绿化带上的水资源能够顺利汇入地下集水体系,不会出现积水状况同时也能科学布置绿化,对于降水的处理过程开展集水时要设计多个出入口,让降水可以从周边汇入地下集水体系从而完成储水。大多城市存在化工厂,进一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直接使用降水会对绿化带以及街道造成一定的损坏,经过处理后把收集的雨水中的酸性杂质过滤干净,让其可以进一步循环、不伤害绿化带。把植被生长的土质以及附近水道开展建设工程,运用海绵城市对其开展合理的土质改良,对绿化带的集水系统以及储水系统开展进一步改良设计,让降水在处理以及收集过程中所流经的水道能有功能区分,把降水处理干净后的质量指标当作规划设计的标准之一。
        2.3设计人行道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像一些载荷量较小的公园、人行道或者小区,在铺设道路时,可以使用透水人行道板,用碎石垫层。要想在路基铺设过程中免受外界因素影响,隔离层需要被设计在道路的一侧,道路的深度需要根据碎石沟深度来确定。这样,更方便人行道以及碎石层雨水处理。在人行道一侧设置渗水层,能够提升使雨水集中处理的效果。在进行人行道透水时,要对土基的渗透系数进行着重考虑,为了最大限度保证人行道的渗水功能,就必须确保渗透面和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使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符合工程预期标准。
        2.4对路缘石与雨水口的设计
        路缘石可以把主体街道包围让降水沿建设高度开展收集,使道路两边的排水系统可以集齐路缘石周边的雨水,增强排水力度以及集水功效进一步环节城市内涝问题,因为建造时的高度与道路高度有所差异,其排放体制也不尽相同。和街道高度一致的路缘石按照实际情况,将降水收集到距离集水口较劲的区域开展排水。比街道高的路缘石要将降水引向同一排水口,用水流自带的清洁作用对街道开展清洁,如此不会使街道发生大面积积水状况。集水口对降水开展有序排放以及少量涵养,运用海绵城市把现实中的水资源状态以及流量情况开展规划,按照水量运算公式把城市存有的集水口数目以及集水面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让路缘石以及集水口可以按照城市四季的不同集水量开展建设,用以作为改良城市街道污染以及生态恢复的管制主体,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内部积水以及内涝的防治。
        结语
        伴随着人类科技及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效安全的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智能的社会。人们对此抱着美好的憧憬的同时,政府及民间企业对其投资也十分巨大。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为现代提供便利,展望未来愿我们的生活能对一些便捷,在一个智能安全的环境中快乐生活。
        参考文献
        [1]赵斯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54.
        [2]修梅艳.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6):96.
        [3]黄月华.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8(11):16-17.
        [4]崔成.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新区控规设计策略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
        [5]沙海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7(9):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