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乡村振兴率先突破的思路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郭明亮
[导读] 摘要:德州市作为山东省传统农业大市,农业比较优势明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打造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既是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立足德州实际,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德州市作为山东省传统农业大市,农业比较优势明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打造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既是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省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立足德州实际,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最终结论。
        关键词: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率先突破
        一、问题提出与背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党智慧之结晶,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其路线图和时间表,与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度相关,意义深远。山东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三,农业高度发达,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山东提出要求,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德州作为山东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历史悠久,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占山东粮食总产五分之一左右。2018年4月山东省委书记来德州调研时,对德州提出期望,期望德州能够在打造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实现率先突破。至此,德州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责任与重任,即如何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在优化整合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发挥优势、突破发展瓶颈,为全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表率。
        二、问题分析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德州乡村振兴率先突破问题进行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乡村振兴,本质在村,重点在乡。乡村振兴实现的过程,实质上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城乡之间实现资源互换,优势互补的过程。德州作为山东北大门,神京门户,境内交通便利,南部与省会济南接壤,北部与京津等特大都市联系密切,市场空间广阔,资源要素流动渠道畅通,有助于德州乡村振兴率先突破搭建高端平台、提供外源性科技、市场、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
        2. 资源要素优势
        一是耕地资源比较优势。德州全域1.0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70万亩且成方连片,黄河穿境而过,灌溉方便,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绿色、高端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67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全市575万人口,其中乡村人口270万,绝大部分为蔬菜种植户,精于农技和特色种养殖。三是农旅资源优势。德州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耕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底蕴深厚,德州扒鸡和特色小吃享誉内外,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潜力巨大。
        3. 产业优势
        一是农业优势。德州农业优势有三:首先是粮食优势,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750.19万吨,所占比重位于全省第一。其次是高端设施农业优势。除2017年建成占地105亩的单个智慧大棚外,全市又新添占地500亩的亚洲最大超级智慧蔬菜大棚,其他地区智慧大棚也在统筹实施当中。三是规模化养殖优势,光明、新希望、广东温氏纷纷在德州建厂,生猪、奶牛养殖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农业产业化优势。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涉及粮油、食品、白酒等众多行业。三是农村电商优势。在宁津县张大庄镇“中国淘宝镇”“淘宝村”引领带动下,全市农村电商呈多点开花之势。四是农村扶贫产业发展优势。在党的扶贫政策及各地政府推动下,全市扶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重要组成部分。
        (二)劣势
        1.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市11个县市区之间差距明显。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仅有齐河、禹城两个县市上榜。二是县域内部,城区、城乡结合部、偏远乡镇、村落差距明显,乡村振兴资源要素配置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发展水平较差。全市综合实力最强的齐河县,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也只位于第77位。全市2019年财政收入超过30亿的县市仅有齐河县一个,财政收入低于20亿的县市区多达8个。财政实力弱,对乡村振兴率先突破的支持力度有限。二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路网、农耕路、水利、电网等有待提升。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程度低,不利于乡村振兴人才吸收和集聚。


        2.农村产业结构不优、质量不高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对德州而言,一是粮经比失调,一粮独大现象明显,且以传统种植作物为主。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三是品牌质量效益不高,除德州扒鸡外,其他知名品牌少,与农业大市地位不相匹配。四是设施农业覆盖面小,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品质化有待提升。五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辐射能力弱,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加强。
        3.农村人才结构性短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青壮年劳动力少。这也是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问题,且短期内难以逆转。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及青壮年纷纷到城市安家落户,此状况将会进一步加深。二是农业科技等实用型、复合型和经营管理型人才缺乏。数量少、行业断层、特色断代、服务保障措施不完善,导致乡村振兴用才难、引才难、留才难。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少、发育缓慢。规模经营主体实力弱、规范程度低、市场化意识薄弱;社会化服务组织市场发展空间小、培育慢、集聚性差,导致乡村振兴缺乏人才队伍支撑。
        (三)机会
        1. 政策叠加红利空间大
        2015年德州作为山东唯一地级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一区四基地”的功能定位赋予了德州新的发展目标,为此省委省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德州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强力推进,势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德州作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城市,诸多政策红利先行先试,为德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提供良好政策支撑。
        2.国家乡村振兴扶持力度逐渐增大
        乡村振兴作为党中央在“三农”领域长期实施的重要战略,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全社会动员力量、资源要素向“三农”领域的倾斜,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德州作为农业主产区,其城市功能与定位决定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随着国家、省委、市委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德州将会大有作为。
        (四)挑战
        1.经济下行压力大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会对德州产生两方面不利影响,一是财源建设困难,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力度将会减弱。二是产业发展困难,尤其在当前疫情影响下,乡村产业供应链上下游易受到影响和冲击,不利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区域竞争压力大
        从地缘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与省会城市圈周边地市竞争加剧。如泰安、聊城、滨州、东营等,随着各地主动融入省会城市圈力度加大,势必会加大对省会资源的争夺力度。二是与河北接壤的地市竞争加剧。如河北衡水、沧州等地,德州向北融入京津势必会加剧区域竞争力度。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河北先天优势较德州明显。
        三、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德州乡村振兴打造山东齐鲁样板率先突破有基础、有条件,但问题和短板也很明显。因此,对德州而言,在有限约束条件下,应集聚优势资源,找准着力点,先追求点的突破,在点的突破基础上再以点带线,最后实现全面突破。一是围绕粮食生产优势,在绿色高产创建上求突破,稳步提高粮食产能。二是围绕优质耕地资源,在放活“经营权”上求突破,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围绕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在培植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上求突破,推动龙头企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分散经营向联合经营迈进。四是以周边高端市场为切入点,在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上求突破,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五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上求突破,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乡村格局。
        参考文献
        [1]宋洪远.乡村产业振兴要研究三个问题[J].新三农,2018(8).
        [2]郭晓鸣.乡村振兴以构建四大机制为突破重点[J].群众,2018(4).
        作者简介
        郭明亮(1983—)男,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经济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区域经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