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王琪
[导读] 家国情怀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
        家国情怀教育是初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留守青少年占多数的农村初中学生,隔代教育导致其家国意识淡薄。为深入研究如何进行农村初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结合理论指导、问卷调查、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以农村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教学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同时结合本地历史,在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范畴内,开发历史校本课程,以此来培养农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研究结果对农村初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村初中;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文化建设
一、前言
(一)背景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定为历史核心素养的五大因素。“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之一 ,在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中占据很大比重,初中历史教材一共有128课,其中涉及家国情怀教育的有83课,这个比例近乎65% ,其中八年级上册全部贯穿“家国情怀”教育。可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挖掘较为丰富的相关素材。家国情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个体对家与国的认同感,作为一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缔造者,青少年必须对家庭、家乡、国家抱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爱家、爱国、爱社会,形成努力奋斗、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家国意识淡薄,所以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应用价值
        农村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青少年,父母文化层次较低,对教育重视不足,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帮忙照看,隔代教育导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严重,不懂得什么是爱,家国意识淡薄,而这正是历史学科所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历史教学的本质规定,在当代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一个契机。本文以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研究为切入点,既服务于农村,又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寻求切实有效的方法,最终培养适应农村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创新性
        本研究内容属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以农村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教学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同时结合本地历史,在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范畴内,开发历史校本课程,以此来培养农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农村学生的教育是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但由于历史以及现实问题,农村学校的历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①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但由于对新课程教学内容本身理解不透,在涉及家国情怀教育的课例上老师无法深入挖掘;②农村历史教学的场地始终停留在课堂上,教学中只能通过图片和教材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很难走出课堂去参观历史博物馆和本地相关的历史文物遗址。本针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①通过组成员集体磨课,提高教师对教材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精准把握,向农村学生传递“家国情怀”。②创新性地结合农村本地实际,强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走出课堂,自觉主动的去发现廊坊本地相关的历史文物遗址,使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生根,进而使学生爱家、爱国、爱社会,提升整体历史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初中历史教材指的是人教版部编本七、八、九年级的历史课本,其中涉及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一共有83课,以教材内容为研究基础,深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
        2.历史教学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家长的互动下,引导农村学生参观廊坊历史博物馆和发现本地相关的历史文物遗址,学习英雄事例,开阔眼界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同时结合本地历史和教学实际,以组教师为依托,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3.通过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探究解决办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重点关注农村初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对家国情怀的认知。
        4.组成员学习家国情怀的概念,并将其带入历史课堂,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研究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农村当地的历史教学,使农村初中学生形成爱家、爱国、爱社会的情感。
(二)研究目标
        为适应21世纪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指导思想,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通过挖掘历史教材中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篇章,将其与本地文物遗址和英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建构校本课程。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研究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以便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尚未成年的农村初中生来说,身体上处于少年发育时期,心理上处于青春叛逆期,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是主要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历史学科“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和家乡深厚的感情,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三)研究方法
        理论指导法:通过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多做读书笔记,提高自身修养,为实践打好基础。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相关历史课文中“家国情怀”的了解程度。
        讨论交流法:研究中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讨论,以及授课中学生的分组讨论学习,集思广益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和升华。通过学生对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历史课文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参观法:在家长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参观廊坊历史博物馆及本地相关的历史文物遗址,使学生感受浓浓的家国情怀。
        探究法:通过教师点拨教材,使学生对相关教材内容有自己的理解,进而主动的探究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课外读物,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开阔农村初中生的视野。
(四)研究结果
        在2018年至2020年教学期间,采用上述研究方法,开展了对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理论指导,让学生明白了相关的家国情怀理论和国家发展历程。通过问卷调查,明确了学生对家国情怀的了解程度,并进一步巩固练习。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以及学生与老师面对面讨论,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认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廊坊历史博物馆,了解了廊坊本地的发展史,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城市和国家建立的艰辛历程。通过课外书本的阅读,让农村学生进一步丰富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更切身的感受到了家国情怀以及对自身发展的意义。
三、结论
        通过农村历史教学实践,对于本文形成的家国情怀教育方法、理论进行了实际应用,显著提升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怀、提升文化素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赖秋凤.浅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2]覃玉兰.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探究.
[3]谢芳青.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由统编版教科书的变化所想到的.
[4]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5]张雪美.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6]顾新利.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以部编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为例.
[7]简允诗.“互联网+”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的实践——以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为例.
[8]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
[9]付华敏.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以部编版八(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课为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