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程宪萍
[导读] 小学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主要课程。
        摘要:小学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主要课程。文章以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对象,对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艺术素养提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1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设计科学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美术知识,学会美术作品鉴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能够灵活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为后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学习《窗外的景色》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呈现各种不同的景色。课前几分钟,老师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展示出来,以此活跃教学氛围。当学生看到教师展示的图片,会非常兴奋,学习氛围一下子就变得轻松起来。这是教师可以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抬头看一看教室外面的景色,你都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依次描述。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大的景色通过画笔的方式呈现出来[1]。因为学生是自主创作,所以感到非常开心。课堂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认真总结,以便了解不同学生的绘画风格与基础,为后续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依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与美术有关的素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如废弃的水瓶、硬纸板等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发现美的意识,为学生素质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与机会,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开发。传统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将教材上的内容以直接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掌握美术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达到提高美术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风的魅力》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感受风的魅力。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风,风的魅力有是什么?经过在自然中的实践,学生发现风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但是可以将树上的种子带给大地,可以将小草吹绿[2]。这是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利用五彩的画笔展示出风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同时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素质与审美意识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为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灵感,并进行创作。

如《为解放军叔叔画张相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们经常会见到的解放军叔叔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解放军这一人群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当视频播放结束后,学生会发现解放军叔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思考解放军在国家中存在的意义,并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表达对解放军叔叔的热爱与敬佩。有的学生画了一个具有英雄特点的人物,有的学生则是画了超人。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使学生学会利用美术知识创作,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3注重实践教学
        美术学科,是实践与理论并存的课程,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美术教学中,设计师生互动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欲望[3]。小学生的个性非常鲜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与个性,这样在美术实践教学中不仅可以突出学生个性,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例如,学习《十二生肖》时,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说出自己的生肖并模仿,当学生模仿自己生肖后,则对其他的生肖进行模仿,并说出每个生肖的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增加学生实践经验。教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生肖呢?为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说出自己喜欢的生肖。基础内容教学结束后,则是引导学生在生肖原型基础上进行实践,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生肖形象。通过学生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内在动力。
4生活化教学
    生活与美术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利用此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观察能力。小学生对美术学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美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过大,无法从中获得熟悉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素材应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如,学习《爱护古建筑》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我国古典建筑故宫、苏州园林、颐和园等著名建筑物作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古建筑的风格与建筑方式,并利用此分析现代建筑的特点,了解不同建筑风格。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教学楼作为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中的美感与艺术感[4]。通过生活化素材的应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对学生心理与情感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应重视教学资源的拓展,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同时,实现素质教育。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自身的优势,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美术能力。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美术教育发展,为素质教育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薄岚.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效率[J].学周刊,2020(04):167.
[2]杨春子.关注学科深度的美术“1+X教学”——广东省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美术深度学习探索[J].中国教师,2019(12):78-80.
[3]季巧伟.让“微”风吹进课堂——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91.
[4]武昊彤.扎根生活土壤  绽放教育之花——小学美术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