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宋鹏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教学”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就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就要在课堂上实施人性化的评价,让学生拥有自我尊严,就应该把好握教材,重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回家作业,就要在课后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数学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除了做好上述环节外,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回家作业,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也是实行有效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和布置回家作业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基础性练习: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目的。(2)针对性练习:这是新授后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是我们学校初中组常用的方法。(4)口述性训练: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学校的高中组常用这种方法。(5)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解题的技能技巧。(6)比较性练习:通过让学生寻同辨异,寻找问题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让学生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7)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基本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摆脱机械模的思维定势。(8) 开拓性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在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时,我们的老师都会十分注意(1)分层辅导,常常利用中午休息和下午放学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

(2)加大了对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力度,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这对保证我们学校学生的合格率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教研活动时,从学生的“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条主线进行了专门的探索讨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不在智力,而在于学习产生困难时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我们各科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各种途径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认真细致地为他们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许多一线老师在这方面个个都是能手,他们在中午时从不休息,都乐意为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3)面批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面批他们的作业,当面他们解决他们学习中的问题,让他们学得轻松,他们进步了,兴趣和求知欲也就增强了,也就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4)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为了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在每个班级里建立了互助小组,让学生教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这样,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同学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劲头也在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了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恰当布置回家作业,及时进行课后辅导,是我们老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的体态语言也十分重要。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无声的语言,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情绪、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调控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合适恰当的体态语言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课堂有效性的学习其实也就是教师能够有效的教,能够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各位同仁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生机盎然、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深信: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