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林荣标
[导读] 为了培育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摘要:为了培育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综合发展与进步。本文以新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   有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育教学中,不仅可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体会知识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使学生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国家,以此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素质。如若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但要备好教学内容,更要备好学生,使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学习中,自主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应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生活化、创新化,使中学生在课堂中不但可学习到理论知识,还可培育自身能力。
        一、新时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未受到重视
        因填鸭式教育的影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在考试范畴内,然而面对学生升学的压力,大部分教师与家长不会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看重,故此道德和法治教学必然得不到更好的开展,亦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优势。而且,诸多教师自身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认识不足,何况学生对这一课程的认识,这些现象直接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落后性。另外,受传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向中学生灌注知识,认为将教材内容讲解完毕,学生就可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内容完全理解并掌握。这一想法是片面的,如若教师只重视自身的教学进程,而忽视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就会变成一具空壳,表面看十分强大,实则内容空洞。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多数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自主性不强,缺少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上,大多数教师依旧采取自身所熟悉的教育形式,方法陈旧单一,普遍存有“静态化、滥用化、模式化”现象,未能真正意识到教学形式多样性的好处,或是根本就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潜心研究,进而转变教学形式。而且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与性格存在差异,教学形式过于简单,易导致教学效率降低,加重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教学
        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促进、相互关联,道德与法治知识可正确指引中学生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并且社会实践又可推动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当前,道德与法治缺乏实践教学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学校与教师实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相对薄弱。其次,教师自身缺少对实践教育的深层次理解,实行实践教育的能力较低。最后,大部分教师没有充足的动力实行社会实践活动,多数教师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甚至还有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重要,未有开展实践教育的意义,致使学生未能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师与学校未能利用较好的方式实行实践教学,觉得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回报率较低,没有实际效果,不愿花费更多精力与时间探究实践教学。
        二、新时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愿意主动学习,才可学好。任职教师应精心规划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感兴趣的教学场景,使其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积极自主的融入到学习中,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成效。

创设情景需以课堂教育内容为前提,联系日常生活,缩短与中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扩展他们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愿意和教师一起探求知识的真谛,如此才可达到优秀的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在讲解遵守社会规则这一课内容时,在课堂可创设这样一个场景:这节课我们和苗苗一家人去旅行,从北京坐飞机到古城西安,途经河南洛阳,再回到北京。依照遵循社会规则这一课程进行人物塑造,旅行、飞机、古都皆贴近日常生活与娱乐活动相关可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都正襟端坐,眼神中充满渴望和神奇,好像自身真的坐上飞机去旅行。在总结课堂教学中学生以丰富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跟随苗苗一家去旅行,在旅途中看到一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与以礼待人的故事,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并结合自己对所看到的人和事进行评判。还有一部分中学生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对于目前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他人的事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并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亦能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等各种当代信息技术早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领域。各种各样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对创建有效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赋予道德与法治课程生动性与形象性,又赋予它便捷性以及教学情境创建的可能性、充分性,特别是能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有机结合,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更有效。例如,在讲解“揭开情绪的面纱”中“从青春到情绪”这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使教学更形象、更生动,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青春不散”,利用多媒体呈现古诗词鉴赏内容,运用多媒体呈现词语接龙的活动,亦可利用多媒体展现“情绪的那些事儿”,在一这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知道情绪不同,结果即不同,掌握与理解情绪的作用,直观地了解情绪产生与变换的原因,进而形成优秀的情感观念,使学生自身变得活泼开朗、自信乐观、热爱生活。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中学生对所学道德与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三)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课堂的高效应使学生自主参加到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讨论,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协作意识。例如,在讲“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内容时,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则新闻“驾考新规则”,根据这一新闻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要修改规则?根据本节内容进行思考,本节课的主旨是什么?第一个问题与现实相接近,学生可根据平时看电视、上网以及现实生活中所遇现象畅所欲言,获得看法与观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明辨是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个问题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认识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通过小组协作,更深入探讨问题,得出更准确的结果,学以实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需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通过实行相关活动,指引学生联系生活等方式,以此推动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维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124.
        [2]曹志荣.?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6.
        [3]孙晓春.?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72-73.
作者简介:林荣标,1982.5,男,汉,广东惠来,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单位:惠来县狮石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