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提高学习效率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 曾 伟
[导读]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他人灌输得到的,
        [内容摘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他人灌输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运用信息技术能提供真实的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景,直观,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融,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由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真正的理解”,并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在建构“真正的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深切影响。
[关 键 字] 建构主义 真正的理解信息技术学科满堂灌
学习的有效性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迟,缺少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教学的成功经验,长期以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直处在一种成人化的教学模式上,表现为:教师自说自演的“导演”一阵,剩下时间学生自己操作。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要让学生超越对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而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和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彼此的见解,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的理解,会的精益求精,不会的努力探索,积极建构。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
  一、设置最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任务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主动地学习。当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任务不相符合时,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受到压抑,而且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受到影响。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绝大多数学生在适当的教学条件下都能达到掌握学习的要求,影响学生学习的只是学习时间的多少和学习速度的快慢。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每位学生间的差异(包括他们已掌握水平的差异,发展潜能的差异)的基础上,创设最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条件,设置最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的学习任务。
  二、强化师生间的相互作用
建构主义者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融。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要让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而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合作和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彼此的见解,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和全面的理解。
1、教师--促进者与合作者
学习中的重点是如何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头脑已有的图式中,并且当信息相互矛盾以致无法同化时如何重建图式。

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其教的活动的性质是通过以互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他们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的基本作用就是提出有一定张力的问题,促使学生在知识的稳定性面临挑战时获得知识;作为合作者的教师应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包括错误观念),与学生一道展开开放性的探究,引导他们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其基本作用在于监测课堂学习并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2、同学--更有建设性的合作伙伴
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人际交往。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这种建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因此,学生同伴之间由原来的竞争关系变为更有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积极参与实践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不是原封不动地反映现实,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总是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现实进行选择、修正,并赋予现实以独特的意义,所以,认识不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所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是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自身的必然需要,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践,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问题的解决。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真正的理解”,这个理解是最真实的,最难忘的。
  四、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央教研所张家全教授对评价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改善过程”,“评价要与人为善,立足一个‘帮’字”。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一个评价活动不仅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更重要的是又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后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决不是前一个学习过程的重复,而是质量更高的一个学习过程。好的评价方法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可采取“后‘优’改前‘良’”的评价方法。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涵盖量相当大,其各个知识点既有相关性,但有时也可以相对独立。但同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层次也相当多,可以是初步涉及,只会简单应用,也可以充分学习,挖掘深层的功能(如网页制作,可以是简单地排版,也可以是学习动态网页、数据库等)。所以很难以某一时刻的学习状态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
  结束语;总之,在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进行探索,并且师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对新的信息、新的情境、新的问题重新处理和认识。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如果学生能广泛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建构,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过程,学习者就将在更为有效的学习中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更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爱忠.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J]. 江西教育, 2010, 000(027):35.
【2】乔国英.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探索心得[J]. 信息周刊, 2019(15):0317-0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