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张琳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高校教育中,除了学科知识的教学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高校教育中,除了学科知识的教学外,思政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学校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学时,还需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中,通过思政教学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因素,然后探究思政教学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学;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途径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很重要场所,而在高校教育当中,仅仅加强专业知识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针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培养,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学校更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指在各个领域当中通用的一些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所以高校在开展思政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保障。
1.影响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以下针对影响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其一,教师综合素质因素。与专业性课程教学一样,高校思政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教师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政教学质量。而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高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也就导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现状,所以想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有效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教师从平时的言谈举止入手,充分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更好的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1]。其二,功利性价值取向影响。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而针对互联网环境的管理还需要很长一段路程,当前的互联网环境龙鱼混杂,充斥着各种功利性价值取向。大学生群体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比较长,这些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识和了解不足,甚至出现过于追求功利,忽视道德品质与职业道德的情况,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2]。其三,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固化。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高校思政教学的时候,习惯性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机械、单一、固化,忽视了学生个性化与综合性,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情感需求,导致很多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2.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以下针对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进行分析:
其一,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高校对思政教学重视度不足,导致课堂过于泛泛而言,很难真正发挥出思政教学的效果[3]。因此,想要更好的锻炼和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提高对思政教学的重视度,并且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首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政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开展思政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核心价值观相关主题、内容、性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然后找到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政教学的结合点,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整个课堂当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培养自身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必要性等,从而有效发挥出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高校思政教学的课程属性,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去思考核心价值观与课程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整与和谐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对课堂产生兴趣与积极性,也能更好的提升学习自觉性。
其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当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属于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想要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高校还需要更加重视教师的培养,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师思想和教育观念当中,从而更好的激发教师的引导功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4]。一般来说,想要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通常包括培训、外出交流学习和不断实践几个部分,所以高校还需充分认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做好教师培训,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与教学能力。此外,还需要加强教研活动与公开课活动,从而让教师更加重视思政教学,努力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中,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其三,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多人认为高校思政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其实不然,思政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思想价值观,而思想价值观的构建与实际生活是脱不开关系的,所以想要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还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理论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认知[5]。教师在建立思政教学专题的时候,需要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专题当中,并且主动去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内容,然后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政教学融合起来,从而让课堂更加真实,也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营造多样化课堂,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还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还能更深层次的理解知识,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育中做好思政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政教学中,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环境与教育需求,学生能够更好的锻炼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构建核心价值观体系。因此,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方式,更好的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力尘, 张影. 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21(004):89-91.
[2]雷良燕. 高校思政教学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探究[J]. 山东纺织经济, 2018, 260(10):51-52+60.
[3]成思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J]. 长江丛刊, 2018, 026(031):164-165.
[4]卓德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17(036):P.48-49.
[5]王炜. 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政教学注入灵魂[J]. 智库时代, 2018, 026(033):P.275-275.





作者简介:
张琳琳(1984—),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青岛大学硕士,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