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时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当中的学生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后学生对于法律的敬畏心有很大的养成作用,本文讨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于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律素养;教育教学
一、法治素养的内涵
一直以来,我国推行依法治国的政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法治理念、体系的系统化学习,了解到法治意识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法律素养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拥有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坚定法治信仰,依照法规来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明白那些行为是被法治允许的,哪些行为违反了法律,有效提高自身道德意识。
不仅如此,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让学生在法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对各类法规可以理性的进行分析推理,最终形成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同时坚定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平等民主的法律信仰,最终拥有依法维权、尊重法律、履行法律义务的思维形式,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好基础。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的教学。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初中生对外界事物好奇心强,抗诱惑意志薄弱的特点急性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创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初中生由于法治意识相对薄弱,教师要有效组织法治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更深切的认识,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和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到法治的重要性。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坚持把新课程改革目标放在教学中,利用情感价值来激发法治情感,比如教师要做到以身示范,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积极的情感去带动感染学生,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利用教学过程来增强学生用法的能力,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法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换为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解决法治问题的法律素养。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已有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深化课堂教学,依据我国各项法律法规的新规定,及时有效的对教材内的内容进行补充,避免照本宣科,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的情况出现,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贴近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到法律法规无处不在。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选择利用融媒体等资源,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例的选择,增加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要进行有效的优化,灵活的运用各类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合理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也可以进行探究性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途径来进行法律法规的了解与学习,在提高学生法治素质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本概念知识开展课外时间活动,比如,开展法治讲座,进行先进事迹的学习,有奖竞赛等,也可以与当地派出所进行联系,让学生参与到协警的工作中,更好的了解法治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体验法治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
第四,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其他教育教学途径进行有机整合,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比如,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结合,先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确保其从内心对于法治教育有一定的认同,才能更好的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除此以外,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与家庭教育有机的进行整合,让家庭法治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拓展,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最终有效形成法律素养。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能依靠一次课堂活动来形成,而是要日积月累的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才能逐步形成的,所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让法律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邹平安.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法律素养[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1):232.
[2]佟彤.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探讨[J]. 中华少年, 2019(29).
[3]侯天时. 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效率[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011(029):138.
[4]陈玲玲.如何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强化法治安全意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