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安全隐患问题也较为明显。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因建筑安全事故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人数量庞大,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发展质量。因此,在“安全第一”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预警管理工作,如何避免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引言
建筑行业的风险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比较高,很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安全事故,伤亡人数也比较大,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要切实保障施工现场生产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建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在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的制度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不是很完善,在制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安全管理不合理之处,并且在针对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实际的可操作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许多制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流于表面。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制约着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效益。
1.2专业施工技术人才配备不足
现如今,各种大型机械的加入使得建筑施工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工程项目也在朝更高、更大、更难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施工器械被应用其中。但是,正是由于机械施工的专业化要求较高,使得技术人才的培养困难,所以,一般工程施工现场的专业性施工技术人才配备不足。而建筑施工中专业的机械维修和检测人员也比较缺乏,这使得施工单位往往很难再第一时间辨别大型机械的危险状态,一般都是在机械出现问题后才能发现,没有做好机械安全方面的防范措施。
1.3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不到位
建筑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农民工,因其受教育程度不高,对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重视,且在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识别上存在认知盲区。尽管农民工安全意识非常薄弱,但现如今依旧有一部分建设单位没有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管培训问题重视起来,各个岗位的安全培训和入场安全讲座大都演变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化表演,并不能切实的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2.1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所以加强现场施工安全事故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安全事故控制的有效性,根据建筑施工环境、施工内容,建立健全安全事故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各阶段的安全管理内容,以便于指导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首先,构建安全内容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环节中,结合各项目施工区域、施工内容,制订详细的安全管理内容,将安全管理方法具体化、明细化,明确安全管理要点,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规范性。例如,电力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动力,被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如果电力使用不规范,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安全内容管理体系中,详细说明露天作业防雷安全管理、变压器管理、电线搭设管理办法,如禁止电线乱搭乱牵行为,尽量搭设在人员不可触碰区域等。其次,做好施工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设施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因此,为了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做好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和养护工作,保障施工设施搭建的稳固性,可以更好地维护施工安全。例如,脚手架是施工现场的主要设施,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大因素。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落实脚手架的安全措施,加强各项安全防护工作,做好危险区域的标记工作,尽量采用显眼的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有效避免施工人员或其他社会人员进入而发生事故。同时,加强建筑材料品质管理,明确项目施工材料的要求和标准,健全材料采购的管控制度,避免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这也是提升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管理质量的途径之一。最后,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将安全事故预警工作落实到个人,激发建筑人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根据建筑安全管理需求,明确各个项目负责人、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义务,对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对待安全管理态度敷衍的人员进行惩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事后责任追究,保障安全事故预警管理质量,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安全事故管理氛围,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效果。
2.2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主体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责任,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参建单位需要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主动承担需要落实的责任。在选择施工单位时,需要对施工单位的以往工作经历有所了解,对其在安全施工方面采取的措施进行明确。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文件,并开展多次的安全检查,对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并做好相应的考核,从而使其对自身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避免责任不清问题的出现。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方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治理制定明确的工作要求,详细管理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并依据工程规范合理组织施工。监理单位需要明确自身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准确做好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检查,保证建筑工程的各项要求可以符合相关标准。如果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问题,可能会对工程的施工时间和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必须与施工单位商议,马上停止施工工作,并依据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优化,再出具相应的报告,使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顺利的解决。
2.3运用BIM技术
2.3.1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BIM技术的安全培训
不管在什么样的公司内,员工培训是较为普及的一种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手段。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开展BIM技术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工人的安全。一些传统的建筑企业开展安全培训都是以口头培训的形式,主要是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大都是形式主义,很难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但是,将BIM技术利用到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能够使得培训达到一定的效果。换句话说,使用BIM技术能够将培训内容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技能,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的意识,进而能够在实际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
2.3.2不断强化对建筑工程施工情况的检查
BIM技术的应用在施工安全检查中体现的较为明显。BIM技术主要是利用建筑物的数据信息来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并且能够根据该建筑信息模型来模拟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通过数据的集合也能够构建出安全检查模型。利用安全检查模型,当某一处发现施工安全隐患时,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出解决方案,降低施工危险发生的几率,保证工人的安全。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施工单位管理的重点。基于此,工程各个单位都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有效地监管现场施工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做好人员安全教育工作,使得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为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百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J].城镇建设,2019(7):298.
[2]冯阔.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21):185-186.
[3]孟祥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J].魅力中国,2015(1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