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水污染相关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阮煜欣 杨飞 周俊翔 陈清朔 王如梦
[导读] 摘要:本文选择“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水污染相关问题研究”为题,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调查及分析和水污染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研究,旨在加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
        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选择“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水污染相关问题研究”为题,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调查及分析和水污染的危害及其处理措施研究,旨在加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避免因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农村水源的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环境;水污染
        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的人口多达三亿人,近些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一直高度关注水污染的监控管理工作,但实际上,较少关注农村水污染的治理问题,更多是将注意力放到了城市安全饮水工程方面。然而,农村居民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到了过半,由于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生活污染物等种种因素,致使农村水环境面临着诸多威胁。即便我们国家有着较大的水资源总量,但相比于我国庞大的人口,这些水资源就显得不太够用。农村地区经济相较于城市地区,无疑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农民缺乏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意识等问题,都会加大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难度[1]。
        2.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成因
        2.1水资源保护意识薄弱
        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污染治理有着重要作用。意识指导行为。农村长期以往的生活陋习,难以改变。一是宣传不到位。人们不能重视水保护,对水资源的减少以及水污染的现状认识不足,完全安于现状,不考虑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费普遍不高,造成人们对水的再利用,没有一定的重视,持有“又不贵,又很多”的错误观念,即使浪费也不在乎 [3]。
        2.2缺乏监督管理人员
        农村无专门监督人员进行管理,部分地区也没有设专门污水排放处,造成家家户户污水乱倒乱排,难以集中,也无法处理。即使下达禁止命令,没有人监督,还是无法有效制止。
        2.3未经处理就排放
        生活水平高了,再也不是以前的无公害草木灰、皂角了,而是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的洗涤剂,对水资源的危害极大。塑料袋以及生活垃圾也随处可见,但是设施技术却没跟上。或者说是有效的设施过于昂贵,完全无法普及所有农村。而人们可以接受的价位,对污水处理并不到位。进而造成许多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甚至是没有这些设施,污水最后只有不经处理直接排放[2]。
        3.水污染类型及危害
        3.1水污染类型
        3.1.1 生活污染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和加快,小城镇建设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的水源和农村居民饮用的水环境造成污染,加剧了对农村的水污染预防和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另外,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居民平时生活的陋习积重难返以及对农村水污染防治问题的轻视,从而影响了对农村水资源保护的有效进行程度。
        3.1.2 农业污染
        在我国的农村中,化肥和其他农药的使用是保证农民用以生产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最为主要的手段。但是如果过多的使用化肥和其他农药,虽然可以保证这些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产量,但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农村水资源。下雨天经过雨水的冲刷,化肥和其它农药的残留物会被带进水中,使得水环境富营养化。
        3.1.3 工业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进步和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水量及对水质的污染排放量越来越大,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农村废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废水的特点是排放量大、成分复杂、难净化处理、不易被化学降解、危害性大。各类工业污水的组成互不一致,千差万别,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
        3.2水污染的危害
        3.2.1 水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血液中毒。砷、铬、铵类等,还可直接诱发心脏病和癌症。被多种寄生虫、病毒或其它多种致病菌直接污染的水,会直接引起多种人类传染病和多种寄生虫病。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乙型肝炎这类疾病都是类五大传染性疾病,均由人饮水的不洁环境污染引起 [4]。
        3.2.2 水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高浓度的农田污水如果用于农田灌溉,会直接使周围农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农业大量减产,甚至间接毒害其他农作物,出现土壤大面积的腐烂。此外,高浓度的污水可能会导致农田中土壤孔隙的堵塞,造成农田中土壤的透气、透水性明显下降及板结,严重的还会影响农田土壤的质量。
        3.2.3 水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工业设备的腐蚀、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甚至可能使得生产不能顺利地进行开展下去。食品工业对用水的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造成污染使得生产经常停顿。这也可能是导致企业的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4.治理农村水污染的对策建议
        4.1 增强对农村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大多数的水污染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联系,有害物质会通过农产品和养殖产品传送到人体当中,从而给人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生命危险。可以通过大量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进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和水污染的危害性,让每个村民都能积极的加入水污染治理的行列,让水污染治理成为每个人的责任,从而加快水污染治理的进度和效果 [6]。
        4.2 加强水环境保护机制
        4.2.1 加强农村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污水排放系统建设,对污水的排放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将村民居住区域分为若干个单位,将生活用水和污水的管道分开管理。
        4.2.2 对畜禽废水进行科学处理
        在农村中畜禽养殖的废水排放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要重点关注并且科学处理这部分的废水。首先要对养殖户和大型的养殖场进行约束和管理,制定相关的养殖污水,确定污水排放的地点,时间,以及处理方式。对农村养殖场进行严格管理,制定相关的养殖场污水排放规范,合理的规划农村养殖场废水排放时间、地点、水量等[5]。
        4.2.3 科学梳理河流,防止河流内部污染
        农村的河流是在自然情况下形成的,河流情况复杂,导致淤泥聚集,臭水沟,以及部分河流干枯,不仅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还影响村民的生活,对农村水污染治理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农村环境,当地政府应该要先进行河流疏通工程,确保河流畅通,流水均衡。对长期存在的臭水沟现象要下大力度处理,杜绝再有类似现象出现。
        4.2.4 严防工业污水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有些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寻求大量劳动力,就将工厂建设在农村周边。因此在治理农村水域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要考虑这部分的工作。将农村周围的工业产生的污水集处理,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净化这部分水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从而达到不破坏水环境的效果。同时,对于在农村地区新建的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尤其是可能产生工业污水的项目,要及时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防止农村水资源受到污染。在此过程中,政府要鼓励非污染和污染较少的产业设立工厂,并且给非污染企业提供适当的补助。
        4.2.5 推行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推行绿色农业,采取有机无公害的复合肥来进行耕作。可以利用家畜的粪便与复合肥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不仅保证了肥料的充足,也解决了与家畜养殖家畜粪便的处置问题。绿色生态农业的推行,对水资源的保护在侧面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优化了肥料的构成,让土壤能够保持在养分充足的状态。
        4.3 完善水污染管理机制,增加资金投入
        要使水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政府管理以及村委会的支持必不可少,各地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监督各项机制的运行。当地政府要和村委会共同落实各种制度,政府给出治理方案以及管理模式,并且配合村委会实施。再者,为了缓解农村水污染治理带来的资金压力,提高治理效率,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应适当加大财政支持,确保这部分资金充足。通过充足资金的支持,引入高科技的治理仪器以及治理人才,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4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
        要使农村水污染治理有条不紊的开展,就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还应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农村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合理合据、有法可依,使我国农村水污染这一情况消除。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各企业参加农村水污染治理的积极性,保证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5.结语
        农村水污染治理体现出的是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战略思想,是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重要内容。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新农村建设呼唤水环境的优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将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到安全保障工作计划当中,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进行资金的倾斜,加大污水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加强广大农民水污染防治的参与性,创新污水处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农村生态建设得以长久的发展,才能使较为脆弱的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冯欣,师晓春.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5):40-42.
        [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编纂委员会.污染源普查公报与大事记[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王青颖.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研究方向[J].污染防治技术,2007,20(5):37-41,73.
        [4]徐亚同.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思考与建议[J].净水技术,2017(01):1-6.
        [5]韩馥蔓.浅谈农村污水来源及其处理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3):96 -97.
        [6]林双双.《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难点及措施探讨》;2019年4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