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内容,在学生生物思维、生物素养发展与培育中发挥重要意义。第二课堂思想理念的提出,为高中生物教学革新带来契机,弥补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助力于学生学好生物学科。对此,分析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概述,论述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原则,提出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策略与实践。
关键词: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实践
引言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使学生通过课外教学模式参与到生物学习、教学组织活动中,实践、探究、操作、认知生物知识,以此培育学生生物综合能力。针对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不足问题,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能够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提升学生生物研习、学习能力,进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概述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一样,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物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提倡尊重学生主体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引领学生在生物课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模式,进行现实生活的实践,以此使学生将所学生物知识、生物理论等运用到实践中,获取生物学习感悟,有助于提升学生生物自主学习、研讨、研习能力。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拓宽眼界,有效的运用自身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实践分析,使学生更好的认知生物存在的本质,更好的理解自然与生活。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多元化的活动组织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生物知识。
二、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原则
(一)主体性开展原则
无论是高中生物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都需要以学生生物学习规律为准则,以学生生物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掌握为目标,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故而,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开展中,应强调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与身份,使学生有效的学习生物知识。因此,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开展,需遵从学生主体性开展原则,围绕学生生物学习实际情况,设计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带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第二课堂参与中获取知识、能力、素养,进而提升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的有效性。
(二)兴趣性开展原则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应深刻认知到第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汲取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经验,针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不足问题,重视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育。因此,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应遵从兴趣性开展原则,根据学生兴趣,选取第二课堂主题,并且设计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带动学生参与兴趣,实现学生在生物第二课堂的“做中学”模式,进而增强学生生物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课内外衔接开展原则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开展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两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各自教育效能。在高中生物第一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生物理论知识、技能的传递与灌输。由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学生生物实践机会较少,影响到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培育。而高中生物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模式,需要围绕生物教学内容为中心,促进相关的兴趣活动、小组活动的开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开展应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实现两者课堂教学的衔接、融合,实现以第一课堂引出、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使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以实践活动模式,引领学生将所学生物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学生生物学习提供良好的实践、体验平台,进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三、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策略与实践
(一)课外活动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开展,以课外活动形式开展,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开展模式的衔接。在高中生物第一课堂教学开展之后,教师通过课外活动模式,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生物理论、知识等运用到课外活动中,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能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中,通过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识全面掌握,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诸如实验活动,引领学生融入到生物实验中,提出生物主题问题,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活动验证生物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解读,促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使第二课堂与生物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性衔接。
(二)社团活动
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开展,以社团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生物研习性。社团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其活动开展动力是参与到社团活动的学生都对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兴趣、学习兴趣,从而通过社团活动,进一步实践、研究生物。因此,在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中,教师引领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培育学生生物科研能力。
(三)兴趣小组
在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中,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实现第二课堂的开展。在高中生物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一些兴趣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物教学分析、讨论、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知识。教师在课后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模式,将兴趣小组延伸到课外教学中,以项目活动为导向,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讨论,培育学生生物第二课堂参与兴趣,使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作用下,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进一步解读与认知。与此同时,兴趣小组的开展,可以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根据生物课题,与同学之间合作,一同验证生物知识,明确生物的本质意义。
(四)网络研习活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可以作为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基地。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能够获取生物知识、生物信息,同时还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在线讨论问题,以此促进生物第二课堂的有效性开展。因此,在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中,教师立足于网络平台,推进第二课堂的开展,以网络资源、网络模式,丰富第二课堂开展内容,进而培育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结语
研究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策略与实践十分必要,不仅是高中生物教学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学好生物课程的需要,进而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彰显高中生物教学育人价值。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视、关注第二课堂的开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模式,增强学生参与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生物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佳,曹蕾,王莉,贺宝玲,何冰.“探究式-混合式”相结合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6):110-114+118.
[2]王召斌,尚尚,邓小乔,奚彩萍.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专业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研究初探[J].广东化工,2020,47(10):192+217.
[3]杜丽娜,张优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