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金昌 737100
摘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落实安全预警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也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通过分析建筑安全事故管理问题,总结出落实安全预防工作、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强化建筑人员安全意识等预警管理方法,不仅明确了安全事故预警的重要性,保障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性,还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及预警管理。
关键词: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预警管理;成因分析
引言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存在于施工的全部过程当中,因此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做好自身的防范措施,又要防范和避免偶然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为此在施工中不断积累施工经验,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吸取教训,不断学习安全施工方面的技术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1建筑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1.1建筑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建筑工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的资源就是劳动力。但是,目前建筑人员大多来源于农村务工人员,其知识水平低,缺乏专业的建筑施工知识,安全意识也不强。同时,在录用建筑工人时,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忽视了建筑施工专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也没有做到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从而埋下了安全事故隐患。此外,由于施工工程专业技能比较局限,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如果想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加强施工工人工作技能培训,做好安全宣传工作非常必要。
1.2材料上的选择有问题
建筑工程中材料不仅对工程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还会给施工人员来安全隐患。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材料质量进行全程管理,在某个环节中会严重造成质量问题,很可能出现坍塌等现象,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企业为追求利润,选择较为便宜的材料进行施工,加大了安全事故的产生。同时,施工企业没有做好设备的管理维修等工作,一些出现老化的设备没能及时进行淘汰更新,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中也缺少相应的保养维护工作,以上这些问题都容易产生安全事故[1]。
1.3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疏漏
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投资大、内容复杂等特征,所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对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在建筑施工现场实际管理中,缺乏规章制度的规范,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不仅无法保障安全管理效果,浪费成本资源,还会埋下安全隐患问题。例如,安全管理内容不全面、责任制度不明确、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都会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提升建筑安全事故管控质量,建筑单位需要健全安全管理内容,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和方法,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认真负责。
1.4缺乏应急管理措施
我国不少施工单位缺少应急管理措施,对安全预警和控制系统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在整个建筑环节中,预测、判断危机发生的安全意识淡薄,忽略了应急管理对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检查工作中,应加强对安全条例行为的有效管理,并严禁将不良的行为习惯带到工作中。同时,在应急管理启动后,施工单位还存在联动机制横向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2]。
2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管理措施
2.1营造良好的建筑作业环境,优化建筑业市场结构
第一,改善建筑业的市场环境,构建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层的结构模式,总承包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专业承包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精益求精;劳务分包企业要不断规范自己的经营体制。目前我国主要发展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两者模式,完善它们的企业结构,打造合理的建筑企业市场比例。第二,在劳务分包企业中直接吸收农民工,取消“包工头”这个中间环节。将素质高的农民工吸收到劳务分包企业中,对那些素质不高的农民工要进行培训,只有通过考核之后才能正式上岗,素质极差的要予以解退。有关政府部门要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坚决抵制非法用工,完善劳务分包制度的建设。对劳务公司实现备案制,提高它们的准入门槛,劳务公司和工人必须要签订劳动合同,给工人购买劳动保险和工伤保险,定期举行安全培训课程,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2.2建立完善的处置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问题越来越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许多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展开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得知处置机制具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工程项目建立对应的信息内容,并且还会收集相关资料,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动态管理模型,通过模型有利于对工程进行监控管理,可以预测容易产生的安全事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产生概率。
2.3建立相应的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信息技术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还可以有效简化管理工作。在建筑安全管理系统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利用信息技术对现场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进而从多个方面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其独特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从而给管理人员提供较好的依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处理措施,从而减少安全事故产生的概率[3]。
2.4制定安全应急管理措施
建筑企业应制定安全应急管理预案,落实在施工项目中重要部分的安全防范工作,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做好事故前的预防、事故发生的应急反应和事后处理善后的恢复工作,并进行周密部署。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有效地促进建筑施工的和谐健康发展。安全应急管理措施一般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及恢复四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快速反应、以人为本、损益合理、分级负责和联动处置”。
2.5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一,为了消除工作人员的紧张、忧郁、烦闷情绪,可以在建筑工地添加一些简易的娱乐设施,组织一些娱乐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作业的信心;第二,工人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只有吃饱睡好了,工人们才能以更加精神的状态去进行工作;第三,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增强工人们的安全意识。可以在施工现场悬挂安全施工的横幅、专门设置安全教育的宣传栏,给工人发放安全生产的专刊和手册、播放安全教育的录像等,大力开展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工人们的安全知识储量,又丰富了企业的文化[4]。
结束语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行业迎来了新机遇,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们对建筑安全和质量要求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如果发生建筑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建筑企业声誉和效益,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对建筑行业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只有树立“安全施工”意识,落实安全预警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董魁.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居舍,2019(26):4.
[2]雷永泰.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08):26-28.
[3]张新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预警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1):66.
[4]雷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9,45(9):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