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机泵是油田工作中最重要的设备,特别是在油田转油站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国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之后,油田领域也在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希望能够采取绿色环保的方式科学采油。所以当下,油田企业就需要不断考察,采取有效的方式来降低机泵的消耗和成本,最大化实现油田企业的效益,与此同时,还能够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为此,本文就油田转油站机泵的节能降耗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油田转油站;机泵;节能降耗;方法
在油田正常工作中,转油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负责整个油田当中的油气集输工作。在油田正常生产过程中,无论在哪一环节其消耗都是巨大的,而转油站的消耗更是巨大,占到了消耗总量的65%,所以,在当下油田工作中,控制转油站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机泵在转油站当中是主要的工作设备,因此,想要降低转油站的能耗就必须加强对机泵的研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油田行业的改革。
一、油田转油站机泵耗能的主要表现
1.机泵排量不匹配
当油田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时候,产液量就会极速减少,这就会出现原计划当中制定的集输工艺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在实际操作中,转油站对于外输泵的排量要求很低,但是机泵不一样,它的外排量是非常大的,此时的排量就非常不匹配,使得负荷过重无法满足真实需求,这就会导致在实际生产运营当中,机泵由于排量问题而导致大量的能源消耗,造成严重浪费。
2.变频运行效果差
当外输泵采用变频调控技术之后,会造成截流,而此时机泵在工作中的参数被改变,而改变后的参数不符合原定的情况,就会导致机泵内的损耗增加。因此,在以往情况下,机泵一直有这个问题,以至于机泵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很低。由于损耗加大,给予泵管的压差就会不断增大,所以,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节能效果非常不理想。若此时再利用变频器,只会更加耗能。
3.截流措施增大泵管压差
在实际工作当中,会采用截流调节法在离心泵的出口管线上安装一个可调节阀门,此方法虽然能高效的调节排量,维持生产的正常所需,但是实际上此种方法会加大对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当排量大的时候尤为明显。转油站人员在操作时为了保证正常生产,一般都会采取截流的措施,但是这样会极大程度上增加油田企业的成本,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油田转油站机泵节能降耗的方法
1.合理配置机泵
当外输泵的排量在实际当中小于额定排量,工作人员就要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对机泵的进行合理配置。可以按照生产的需求,若生产排量小时,可以将大泵换下来用小泵生产,这样阶梯搭配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外输泵排量高的问题,而且也能够很好的对机泵的型号有高效的处理。当机泵在库中输入的配备号相同时,那么,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环境采取相应的配置,对运行模式进行适当调节。
但有时机泵的效率无法满足生产实际需求时,就要换其他型号的机泵,真正做到机泵大小的阶梯式配置,如此既能够保证转油站原有的效率,又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机泵的能源消耗。
2.合理调控变频器
想要调控电动机的频率,需要利用变频调控技术来进行调节,稳定外输泵电动机的转速,这样就能取代传统的阀门调控方式,而且也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电能的消耗泵管的压差也会因此而得到好转,那么,自然在实际工作当中,其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但是在利用变频调控技术来调速时,需要注意的是:其转速要在额定转速的50%以上,常规情况下会将其调整到额定转速的80%以上,但具体的转速要经过计算才可知道,不能随意更改转速。当转油站变频设施离线时,要及时调整变频设施的各个参数,确保变频器能够继续保持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阀门控制的问题,优化机泵的性能,并减少消耗,起到了良好的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还保证了油田的效益,使得油田企业能够充分展现出其自身的社会效益。
3.降低截流损失
在机泵运行时,要将泵出口的阀门调至最大,这样可以小小的防止截流现象,而且还能够确保排流设备的正常运行,节省能源的耗损,帮助油田企业减少成本费用。因此,在当下转油站改革中,就需要对机泵的配置进行重设,将其流量参数设置为合理范围内,并控制机泵的管压差,确保管压差的合理性,当设置完成后,可以明显的看到装机的功率在逐渐降低。那么,在设置机泵的扬程参数和流量参数时,一般都会事先对机泵进行优化,提升机泵的性能,这样在使用变频调控技术时,就能很好的带动设备进行变速。在调整机组参数时,一般情况下会将大机组换为小机组,或者将两个机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组。
油田企业经济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全力为人民打造幸福小康的社会,所以,在新时代下,油田企业就要奋力一搏,以节能为前提进行一系列的生产操作,减少能源的消耗,为人们打造一个绿色的环境,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其能够更好的执行社会效益。在油田生产过程中,转油站是最耗费能源的一个环节,而其中起到关键性因素的机泵就需要不断完善,使其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降低耗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虎,周盈,张韬.转油站恒流量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年08期.
[2]刘金海,合理优化转油站仪表配置[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3期.
[3]周玉生,许震,杨爱萍,熊秀云.对转油站改造设计的几点认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8期.
[4]高立新.转油站改造的总体思路及方案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年08期.
[5]杨爱萍,贺洪玉,胡海涛,尹继平,熊秀云.影响转油站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和调整措施[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6]朱艳华.喇601转油站节能潜力分析及对策[J].石油石化节能,2012年01期.
第一作者:殷红侠,女,1974年生人,毕业于大庆职业学院,现就职于大庆第一采油厂,从事集输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