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属于重点,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讲写作有时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吃力,导致写作兴趣下降,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其克服写作恐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便是以此做出讨论。
关健词:小学生;写作;兴趣
1 引言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技巧的关键,只有兴趣被激发,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创造中来,才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通过思考,进行有意选择,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创造奇迹,写出精彩。
2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对小学生的实践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学生只有对写作本身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和探索。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作为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先是“好之”,进而“乐之”。
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值得深究的。
3 抓住时机,培养小学生及时练写的兴趣
小学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和激励。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抓住时机,培养兴趣。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许多事情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教材只是在语文园地中作文教学时才有作文,每册书有八个语文园地,故一学期下来,学生只写了八篇作文,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每逢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会绞尽脑汁也难以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有心思,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作文的同时,捕捉学生情绪的波动期去让他们联系写,不让写作的最佳时机从跟前溜走。长期训练,学生便会越来越喜欢写作,同时,写作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例如:原计划周三外出参观,因一场大雨而泡汤了,同学们原先那兴奋、高昂的情绪立刻降到了零点。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今天的课上起来会很吃力,同学们也不会专心听课。于是我灵机一动,把这节课改为作文课,让学生围绕“今天我真失望”为内容,把内心的不满用笔发泄出来。学生简直是求之不得,马上动笔写起来,而且很快就写好了。过后,我又通过一个故事教育他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于是,我又让学生以“今天不去参观也有好处”为内容,另写一篇作文,通过点拨,学生们在作文中写了不同见解和看法,真情流露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绪。故此,只要稍加留意,学生身边的事情有很多是可以提供他们练习作文的机会的。
4 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①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把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
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古人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偏不下手者。”这句话指的是为文时要有新意,要别出心裁。只有多角度、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在我们现今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往往就是陷入了“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里,才会显到枯燥乏味,没有写作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同样的事物中发现不同的“新鲜点”或让学生去发掘不一样的写作素材,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再写作文时,就不会再唉声叹气了。
6 模仿求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同是亡秦战争中的风云人物,司马迁写他们在起兵前,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三人的独白,突出了他们不同的出身与性格:陈涉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强烈愿望;项羽出身贵族,加以才气过人,对秦始皇就敢蔑视;刘邦是个无赖,贪图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华生活便不自觉垂涎欲滴。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7 结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要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练”,只要在“练”这方面肯下功夫,学生学习语文写作就会感到轻松有趣,写作水平就会很快提高。
参考资料:
[1]陶少玲.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J].文学教育(下),2019(04):113.
[2]宋佳怡.实践与文本:小学教师的教育写作研究[D].江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