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研究 母亚兰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母亚兰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破坏程度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不断的加深,而环境的自愈能力却远不及人类的破坏能力,环境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摘要: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的破坏程度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不断的加深,而环境的自愈能力却远不及人类的破坏能力,环境污染形势的日趋严峻,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艰巨而且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而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前提,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基础作用,因此,加强对环境的检测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作用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随着生态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环境质量变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从最初对环境问题的忽视,到逐渐关注周边的生态环境质量,再到现阶段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在环境治理中,做好环境监测不仅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客观地把握周围环境情况,也可以让大众了解周边环境。所以,环境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采取对策恢复生态平衡,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相关要求。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指的是环境监测部门为监督并管理环境质量问题而开展的一项活动,通过监视并测定环境质量的相关指标,能够明确环境的实际污染情况和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的主要类型有物理目标监测、化学目标监测和生态系统监测。在物理目标监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水温、臭、味和色度进行检测,水温与水源联系比较紧密,在地下水温度稳定的情况下,地上水温度会出现很大变化,这就需要在现场进行水温测试,并对大气温度和水体pH值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水温计法、倒置温度计法。臭是原水检验和处理过程中的主要项目,常用的方法有定向描绘法、阈值法。在地面水被工业废水污染后水色会比较复杂,这时常用的方法是铂钴比色法、稀释倍数法和分光光度法等。化学指标监测的内容有生化需氧量BOD、稀释水和水样稀释;生态监测主要是应用化学和物理等技术手段,针对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布局、功效等开展的监控和测试活动,常用的监测方法是遥感数据获得、遥感影像处置、遥感影像翻译、地面核对、创建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数据库。
        2环境监测的分类
        2.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是一种常见的监测手段,其监测的范围主要包括对区域内污染物的监测、对污染排放量的监测。主要的监测方式为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对这些监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该区域内现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趋势,一旦发现有恶化的现象,那么就必须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
        2.2定点性监测
        这是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实施的一种监测方法,可以通过监测及时找出污染源的位置,明确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扩散方向,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范围。所以,定点性环境监测不仅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预测,还可以为环境污染等案件的仲裁提供科学依据。
        2.3研究性监测
        现阶段,研究性监测在科研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本质是一种环境监测行为,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环境监测对检测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监测任务具有单一性,这就需要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
        3环境监测的特点
        3.1研究性
        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在短期内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产生严重的干扰,还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长期的影响。环境监测的研究性是针对环境污染事件为环境治理提供资料源和研究数据。

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时,需要提前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信息,包括污染源、污染成分、污染程度及范围等指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治理成效,这就是环境监测的研究性发挥的作用。
        3.2监督性
        环境监测的监督作用,主要是对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方式以及污染物中所含有的一些具体成分进行监督。总体的环境评估会被具体划分成不同的内容,同时还要对各个环节展开综合管理。环境监测的监督性主要是通过对长期固定污染源监控的方式,获得动态有效的综合性分析结果,避免由于固定时间和特殊因素影响导致短期监视结果出现误差。此外,环境监测还可以提供大气、水体、土壤以及其他环境的污染状况,监督环保部门工作成效和不足,从而为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向提供依据,提升环保工作的效率。
        4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4.1提高检测设备的科学性
        对于那些负责环境检测的相关部门来讲,主要负责人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开始对检测设备进行研究,这些设备不仅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性能方面还有具有世界水平,这些条件都是为以后进行环境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传统的方式中获取的数据只能依靠人工利用公式对其进行核算分析,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在计算中常常出现算错等问题出现,然后就导致整个项目出现问题,不能顺利开展。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现在的环境检测技术比较成熟,可以更科学的应用到环境治理中。现在的环境检测设备不管是在数据处理方面还是在后期的控制上,都可以做到如鱼得水。原来十分复杂的工作方式现在被完全取代,然后很大程度的提升环境检测工作的整体质量。
        4.2提升环境治理效果的评价质量
        通过科学利用环境监测方法,人们可以获得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以这些监测数据为基础,人们就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精准的判断和评估,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环境保护。之后,相关部门还要跟踪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治理效果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从而更好地把握环境治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是否需要调整环境治理方案。而在环境治理效果评价中,环境监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最新监测数据与过去监测数据的对比,判断环境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3推动治理方式的高端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向着全自动、信息全面、范围广、样式多以及全面综合化等方向发展。更先进、更高科技含量的环境监测设备广泛应用,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结果的精度,也推动了环境治理方式的科学高效高端发展。以往传统的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样本采集、实地监察等工作,环境监测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野外监测也会伴随突发性风险,而新型技术、精密设备的运用,可以规避天气、气候、地形地貌等的不便因素,实现全天候监测和数据的实时传送,大大降低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困难,方便了监管人员动态掌握目标区域的环境情况,解放了人力、节省了物力和财力。而现阶段的环境治理工作,都是以监测结果和技术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视频监控、计算机分析等技术,为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提供决策帮助,保证了环境污染的早发现、早治理。
        结束语
        环境监测能够对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对环境治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国家环境的严峻与恶化的这种趋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质量的提升。为了降低人们对环境的继续破坏,务必要求环境管理部门做好环境检测工作,在一定环境下推动环境检测工作促进性更全面的发挥,那么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着力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于扬.分析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8-89.
        [2]田怡.关于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4):55-56.
        [3]兰秀娟,王月梅.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