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后土地变更调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刘柠伟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调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贵州五环技术开发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调查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准确掌握每年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每年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本文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后新一轮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空间要素;数据库结构
        引言
        土地变更调查是国家基于往年调查结果和调查数据,对比本年度土地调查结果并通过土地变更调查汇总、体现本年度土地变化和利用的信息情况,对数据库中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时效性、现实性,最终达到“以图管地”的一种调查行为。同时,土地变更调查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对国土资源的日常监管,为“批、供、用、补、查”提供基础的数据参考信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土地变更调查的现状,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再结合实际应用中总结的经验提出自己的建议。
        1土地变更调查类型多样化
        一是国家遥感监测,主要是反映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变化为建设用地的情况,一般由国家每年9月至12月采购遥感影像图,将当年DOM、上一年度DOM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套合,提取不一致的图斑,根据前后影像特征预判图斑类型,然后下发遥感监测图斑、DOM影像和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表,作为地方开展变更调查的基础数据。二是地方补充提取图斑。基于无人机影像图和用地管理数据,提取地方自主变更图斑,作为补充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已拆除的违法建设用地,并恢复为原地类;新增的设施农用地;土地复垦、农业结构调整等土地整治用地变更为整治后的地类;在国家遥感影像获取时相后发生的新增建设用地;因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受灾土地;临时用地使用结束后,按规定恢复为原地类。
        2国土三调对测绘新技术的要求
        我国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清国土资源的重要方式,自2017年10月16日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至今,已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取得了显著的调查成果,完成了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图件的制作、全国实地调查、县级调查等工作。进入了全面核查阶段。而取得这些工作成果离不开对测绘新技术的运用,为了顺利完成此次国土调查工作,国务院也发布了相关的文件对测绘新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包括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相关部门再根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认真研究并应用测绘新技术,才能顺利的完成此次国土调查工作。
        3对“三调”后土地变更调查的思考
        3.1调查手段进一步呈现高精度、一体化和智能化
        一是调查精度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变更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分辨率已经优于1米,下一步遥感影像分辨率将继续提高,各地生产的无人机航拍影像图也会是调查工作底图的重要补充,底图精度将显著提高;同时,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也将使变更调查的坐标系精度提升到更高水平。二是2018年自然资源部已开始在全国免费推广使用“国土调查云”软件,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土地调查工具越来越普及,在线核查技术将极大提升调查效率和准确性。三是监测图斑自动提取技术可以取代90%左右的人工判读,图斑提取将逐步实现自动化,GIS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成果检查和数据建库工作的智能化,内业人员工作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3.2注重土地关键点的测量
        土地测量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土地关键点的测量非常重要。关键点是指坡顶、边坎、界址点等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在进行土地测量时,通常是由整体向局部进行测量,把测量项目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成网格图。首先要确定关键点,在绘制的地形图中要用特殊的符号表示房屋、公路和河流等事物,在根据点的位置进行的等高线的勾绘,等高线可以反映地貌的高低起伏形态变化。地形图则是由这些代表不同事物的点以及代表不同高度变化的线条构成的。所以,要得到一份准确的地形图必须要注重关键点的测量。界址点是指各地区之间权属界线的转折点。界址点测量是指运用图根测量的方法,在测区内按照不同的精度要求,对各个界址点的平面坐标值进行测量,然后绘制成坐标图,用于分析土地面积。界址点的操作分为几个方面,界址点的标定、界址点桩的埋设、界址点的编号。在进行界址点测量之前还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实地勘测等。测量中常用到解析法、或者解析法辅以几何勘丈值的方法。
        3.3强化专业人员配置,内外双治保驾护航
        (1)加强对国土资源部及各级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人才的审核与培养,打造专业的技术型团队。首先,应提高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和技术培训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晋级与淘汰制度,不断锤炼工作人员的能力,更新并保证队伍的质量。其次,还应结合实际工作优化工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砍掉繁冗、职能重复的部门,简化工作流程,打造高效、专业的技术团队,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做好人员的把控。(2)从外部吸纳优秀的人才,丰富队伍内核,打造复合应用型的技术团队。除了要保证和不断提高部门内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还应将视线对准外面,吸纳和欢迎各界优秀人才加入,以丰富队伍的核心业务能力。对此,一方面,需要提供与其他同类岗位的较强的竞争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相关岗位看齐,吸引人才主动加入;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对先进设备和先进理论的引进,人才是主观影响因素,硬件设施就是客观影响因素,更加优渥的工作环节也有利于吸引专业对口的人才加入,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效率。
        3.4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
        土地调查成果是规划编制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的底版数据。为进一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广州研究制定了“三调”城乡用地分类,一次调查、两套成果,实现了国土分类和规划分类的无缝衔接。同时,为探索多源调查数据的统一,广州市补充调查核实了“三调”阶段性成果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湿地调查成果的差异图斑,讨论了求同存异的可能性。新周期下土地变更调查必将体现更强的支撑性,有针对性地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自然资源资产评价等工作,助力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履行“两统一”职责,构建“1+X”的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将森林、草原、湿地、水资源、海洋、地下资源调查等专项调查成果逐步统一到一张图上,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数据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变更调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调查工作,它不仅可以帮助我国土地相关管理部门实时、准确地了解当前我国的土地变更和利用情况,还可以参考和借鉴正确的调查结果,研究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探讨土地变更调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正在进行的国土三调工作项目中,测绘新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S技术测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土地利用与变更等信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土资源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Z].北京:2019.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Z].北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
        [3]自然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试用)[Z].北京: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