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提倡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就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更应该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所以,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重言传身教,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特点,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选拔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践行和而不同的班级管理原则。本文就围绕这个几方面来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学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身正为范”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其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认识到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在这些年来的班级管理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悟,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工作,然后再对班级管理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策略。
1 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概述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努力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约束,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学习生活。
首先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之前,必须对班级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这样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制定管理措施和基本准则,从而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就当前而言,在进行中学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并不完全复杂,主要是因为在初中时期,学生并没有面临像高考那样较大的升学压力,所以班主任不需要像高中那样,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严格控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过分关注。但是初中阶段的管理工作也并不简单,主要是因为,虽然在学习方面,初中阶段没有高中阶段抓得比较严,但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全方面地开展素质培养和提升活动[1]。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管理尺度进行一个基本的把控,要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张弛有力的进行管理。不能过于严肃刻板,这样会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松懈,对学生缺少基本的约束,要培养纪律性、自觉性较强的学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更需要学生家长的有效参与。只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家校互动,相辅相成,促进班级管理教育的同时,也要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
2 加强中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
2.1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定期举办以“仁爱”“诚信”等良好品德为主题的活动,比如说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或是征文大赛,通过这样竞赛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道德层面上得到提升[2]。在班级内,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以美好道德品质为主题的小品大赛,让学生体验角色扮演的趣味,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于道德素养的认知。
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而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地渗透这些美德。比如说尊师重教,尊长携幼。有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尝试这样的渗透,比如在他们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幼儿在进入校园的时候,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敬茶以及行礼。当然对于中学生而言不必如此,但还是应该培养他们的基本礼仪规范。例如在校园中见到师长要主动问好,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
2.2选拔任用优秀班干部
对于班级建设而言,选择和任用合适的班干部成员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班干部是日常班级活动的中心,能够团结力量办好重要的班级事务,同时也是普通学生和班主任沟通联系的桥梁。总之,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一项工作。
班干部的选择,不是班主任单独完成任免的,需要得到全体班级成员的意见和反馈来考虑其是否可以胜任这项工作。所以在选举上,一定要尽可能的民主,最好的方式就是匿名投票。其次,班干部的任免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很多班干部在自荐时也只是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以及对某个职位的偏好来进行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真的适合这项工作,需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调整,找到每一个职位最为合适的人选。
2.3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对于中学生而言,特别是刚刚踏入中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对陌生环境在最初总是会有一种抵触心理,所以要尽可能的早点帮助他们摆脱这种“陌生感”和“游离感”,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去,集体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东西,当在这个集体中的成员都真正融入进去后,那么集体可以让成员拥有自尊,他们在行为活动时,都会或多或少的考虑到对集体的影响,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机制。
2.4掌握沟通艺术方便班级管理
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到好处的实用沟通交流技巧,掌握沟通艺术,就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完成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
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共同关系,尊重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由于不同学生从小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家庭情况的不一样,导致了他们性格迥异。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尊重每位同学的个性,不能因为教师的喜好而强迫学生做出一些改变。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而言,在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准确地表达心中所想。当发现班级中的某一部分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一味的指责,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机,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3]。
其次,教师在沟通交流时,可以设计出一些有趣的情境,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中真正的所感所想,并且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实际能力,帮助他们分析实际生活出现的小问题与疑惑不解的地方,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最终的班级管理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3结束语
新的时代对于人才要求更高也更全面,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也应该不断进行提升自身的能力,不仅局限于提高学科教学素养。对于班主任教师而言,更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不断创新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在本文中,笔者对过去一些年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玲芳.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创新策略[J].考试周刊,2018,(34):186.
[2]効彩萍.论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创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8,(27):188.
[3]冯凯.简析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中华少年,2018,(0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