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根据现今关于艺术创作是不是艺术家作为主体的问题进行浅显的个人的美学思考,从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几个角度和美学界中一些认为所谓的“无主创作”的远古艺术、神话、传说来进行浅析。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家;美学;
我国美学界关于艺术的美学探讨有过很多,从美学泰斗前辈朱光潜、宗白华两位先生,到现今的叶郎、牛宏宝、彭锋等教授,他们在对于艺术上的美学探讨已经非常深入了。其中叶郎教授是朱光潜先生的学生,他继承了朱光潜先生的衣钵,而彭锋教授又是叶郎教授的学生,彭锋教授如今经常从事当代艺术的策展工作,甚至自己也会进行艺术创作。牛宏宝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系有名的教授,他的《美学概论》对我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作为有过多次艺术创作经验的人,在看到美学家们有关于艺术创作理论的阐述时,让我这个当事人有了些许的恍惚和疑惑了。
在人民大学的哲学教授牛宏宝老师的《美学概论》中,是这样论述艺术创作的本质的,艺术创作就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向澄明显现的直觉符号形式凝聚的形成过程。此处的“人”并非特指为艺术家。他是这样解释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向直觉符号形式的凝聚的过程,是它本身自主的过程,艺术家只是参与了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每一个参与到这种显现过程的人,只能听从这个显现本身的逻辑。所以他认为远古时期的神话、原始艺术、史诗、民间传说、民谣等,才能在没有具体作者的情况下得以诞生。这个说法细细品来也颇有说服力,一件艺术品或者说艺术本身,不只是艺术家把他创作完成就算完结,还需要观者的体验和评判还有历史的考验。
所以艺术家并不能称为是艺术的主体,但是可否说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呢?似乎牛宏宝教授也不太赞同这一点。他认为,如果把艺术家作为主体主导艺术创作过程,那么艺术家也就是艺术品的主体,也是艺术的主体,人类的神话、原始艺术、史诗、民间传说、民谣都为无主创作,支配艺术创作的本源性力量,其实还是人的存在性境域向直觉符号形式凝聚的显现活动。笔者对于此观点有一些不敢苟同,为何艺术创作、艺术品和艺术要等同起来?如果说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就一定是艺术品的主体吗?在现如今的很多艺术展览中,实验性艺术、沉浸式艺术、互动性艺术,很多此类的艺术品成形最终都是因为有观众的参与才能够完成,艺术家只是提供了一个媒介一个平台而已。那么这种艺术创作就可称之为艺术家为他的主体,而艺术品其实并不是。而且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所创作出来的有些作品他本人可能认为是残次品或者未完成作品,但是经过经纪公司经过包装或者炒作就变成了所谓的艺术品,但艺术家本人有可能并不赞同。由此我认为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并不一定是艺术品的主体。还有艺术品与艺术等同我认为也不大合理。艺术的概念几乎无法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个太主观太善变的名词。
可能在此时并不被人们所接受的作品,它不会被称为艺术,过了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随着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眼光的多元化,从前被唾弃的作品现在却成为人们口中最具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品。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梵高,在他生前,没有人能够欣赏得了他的画,人们不认为那可称之为画,可是到了如今,他的作品在全世界的人心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在我国每次有梵高画作大大小小的展览参观的人场场都是络绎不绝,甚至还就他的画作拍成了电影,他的画作在当今是极具收藏价值的伟大的艺术品。如今几乎没有人会不同意把梵高的画作称为是艺术,可在当时他只是被当成没用的废品摆在某个角落而已。
再来探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神化、原始艺术、史诗等所谓的“无主创作”,他们被认为是人的存在性境域向直觉符号形式凝聚的显现活动。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我认为他们并非无主创作,只是有很多“主”创作,并且这些“主”并没有给后人留下自己的名号而已。任何人为都是人所为,并不是它自主形成的。不管是神话还是原始艺术还是民间传说,肯定会有第一个创作出它的人,或者说几个人,他一定是作为主体发起了这个故事发起了这个传说,只是他们没有版权意识,也许只是一时兴起,然后在民间在后世流传开来,经过后人不断的加工并注入新鲜血液,才形成了现如今的神话、民间传说。可能在某一代的某一位会被称为这个传说的主体也不一定,因为我们不得而知。再来看原始艺术,其实在原始社会时期,他们并没有艺术这一概念,在他们看来他们只是制作了一样可以方便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或者祭祀的物品。但是一定有一个制作他的人,或者设计他的人存在。在不断的技术发展中,也有人不断的对这件物品进行改良和完善。但是我认为第一个设计某件物品的人就可以称为是它的创作主体。现如今这些“物品”都安静的躺在博物馆里,他们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所以在人们看来他们就变成了只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可见对于艺术的界定就是因时代因人而异。
关于艺术创作,笔者作为创作者,并且作为接触了很多艺术家和创作者的经验来看,我依然认为不论是当下还是远古时期,艺术创作的主体依然是艺术家本人,不论是显现性境域的呈现还是符号的凝聚,艺术家都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参与者,他甚至是主导着境域的呈现和符号的凝聚。如果只是把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那我相信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本身也是反对的,毕竟很多伟大的艺术品是经过他们的双手经过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创作才诞生出来的。
不论是关于美学的思考还是艺术的探讨,人的主观性都太过强烈,我认为其实并没有一个过于完全正确和标准的答案。在我看来,在艺术和美学的世界里,并不是一加一就必须等于二,特别是在艺术的世界里,它充满一切可能性。美学和艺术一样,每一个阶段都是发展着的,并且每一位美学家的观点其实都可以自圆其说,但并不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赞同。
主要参考文献:
【1】牛宏宝.美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224页
个人简介:尚艳(1988.2-),女,汉,河南,艺术学硕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