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兴趣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彭以武
[导读]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了,一直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余年了,一直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 在这几十年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连年取得较好的成绩,寻根究底,本人除了热爱教学工作外;同时,我始终遵循“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指导学生预读、细读、精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辅导学生精读,在学习课文时,指导学生多读多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一、引导预读,理清思路。
        预习课文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预读课文,仅仅要求学生扫除阅读障碍---自学生字、理解新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要求学生弄清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大师叶绍钧先生曾经指出“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得才能透彻”。李伯棠先生也说过:“着眼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对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是种很好的训练。”要使学生理解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包办代替学生则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闻不问、任其自然,学生则又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永远学不会“走路”.因此,教师必须要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找学生,以便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教师指导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寻找阅读课文的“突破口”,是引导、点找他们的着眼点。这也是使学生理清思路,探明文章线索的关键。由于每篇课文的文体要求、题材、构思、结构、格式、语言特色、课文内容各不相同,因此,阅读文章的“突破口”不尽一致,必须因文而异、有的课文必须把“读懂图意”作为突破口;有的课文要把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作为突破口;有的课文则要抠住题眼、作为突破口,从审题入手,而又有的文章要把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作为突破口;还有的课文必须把“抓住文章的结构”作为阅读课文的突破口。训练学生掌握了阅读课文的突破口,就可以进一步体会课文作者是如何表达,如何选用生活中的素材,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所以适时,适度引导学生预读,帮助学生寻找阅读课文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

二:指导细读,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之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对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细读、揣摩,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作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在写文章时歌颂什么、批评什么,热爱什么、憎恨么、破什么、赞扬什么、抨击什么:才能真正地体察到作者的思想,体会到作者的请感。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紧扣中心句“人们常说:‘桂林山水什么都是通过具体书面语言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因此,只有指导学生对课文中心语言文字进行细致分析综合,才能从字里行间文章里立什甲天下’”?指导学生细读“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引导思考议论:漓江水有什么特点,与波澜壮阔的大海及水平如镜的西湖有些什么不同
点了?桂林的山有哪此特点?它与红叶似火的香山及峰峦雄伟的泰山有哪些
不同之处?再对最后一段细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思考,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得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结论,再指导学生往深层思考,学生就不难弄清作者的目的了。同时,桂林山的景色会给同学们来深切的向往。
       
因此,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既要指导他们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又要着力于引导学生的了解语言文字的鲜明性、准确性、形象性等以利于学生掌握使用语文字的技巧。

三、精讲多读,读写结合
         精讲是指在学生理解课文文意的基础上,教师在进一步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注重课文中的佳句,小学课文都是经过一番筛选精挑出来的,不少课文都出自名人之手,课文内容文辞优美,构思巧妙、感情充沛,堪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要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帮助他们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已的语言,丰富他们语言素材,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定的基础。

教师在精讲课文时,可以选出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同学生一起品回味,通过朗读、言论、思考、评析的形式去体会作者驾驭语言的技巧,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中,描写闰土三个主要特征的精妙片段,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有关语句,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再找出自己的认为作者用的最准确、最生动的词,找出有关词语后,引导学生议论:“这几个词可不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替代?为什么?”再让学生过接词读,与原文对比较,从而使学生自己体会到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生动,贴切、自燃,这样经常训练,多多练习,就能够培养学生在作文时的潜词道句能力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请讲之后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多练,多练即多练笔,练笔是对学生阅读效的检测,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拟定合的学生写作的小练笔作文,这些练笔作文题必须遵循序渐进原则,先训练写,从易到难,由浅到深,文体形式不拘一格,可续写,可扩写,可缩写,可改写,可写读后感,例如:在学完《拖耳铃》这高言后,可辅导学生写《染娜拉开了帐子》以后,在学筅完《凡卡》以后,可辅导学生写《我与几卡比童年》,总之,读完写,做到读巧结合,长期训练,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样能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门径,所以必须做到精讲多练,读写结合
          总之,引导预读,指导细读,精讲多练,读写结合,能够使学生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同时对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更有明显的效果,请诸位同仁之士不妨试一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