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吴飞兴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吴飞兴
[导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提高我国建筑商的整体建设水平,以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
        广西同泽工程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提高我国建筑商的整体建设水平,以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可知,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建筑主体结构,才能保证施工各阶段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建筑主体结构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如今,建筑事业正快速发展,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施工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以此保证施工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1建筑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主体结构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功能和质量。近年来,随着建筑物规模的扩大和建筑物功能的多样化,建筑主体结构的形状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确保建筑项目的整体功能和质量,建设单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并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建筑主体结构的建设。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建设是基于地基之上的,因为建筑物的地基是建筑物的荷载和阻力的主要承担者。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建筑地基能够支撑整体的建设工作。整体的建筑项目由建筑的地基和建筑的主体两部分组成。因此,保证建筑物地基和建筑物主体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房屋的主体结构在整个房屋建筑结构中承担的是主要的受力作用,需要承担非常大的荷载,因此主体结构的质量与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如果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其整体的稳定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安全、质量、使用寿命是最首要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提高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采用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来确定,如果施工技术的使用不到位,那么施工技术的效果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前阶段中,很多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无法对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继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3.1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在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开展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要求和功能要求,会使用到各种形式的模板,在模板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设计,在设计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施工条件以及对模板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全面的勘察,最终确定模板的规格和尺寸。在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模板的使用涉及到非常多的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在模板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结合施工需求,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所有模板的技术参数都确定之后,紧接着需要做的就是模板设计图的绘制,对模板的安装位置以及使用数量进行最终的确定。模板施工的设计工作完成之后,紧接着就是模板的安装施工,由于房屋建筑施工的楼层相对来说比较高,为了方便模板安装工作的开展,需要对模板进行吊装,但是吊装却会容易导致模板的损坏,因此要能够引起技术人员的重视,要能够在模板吊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1)控制好模板吊装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与模板之间的接触力度;(2)在焊接时,为了避免焊接火花对模板造成损伤,需要在焊接位置处增加铁皮。在模板安装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模板的拆除,要制定详细的、规范的模板拆除流程。


        3.2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开始前,先对绑扎地点进行清扫,同时将梁、柱结构的边线和洞口线,以及钢筋的分布线都弹设好。
        3.2.1柱钢筋绑扎
        将柱结构的边线弹设好之后,对主筋进行清理,清除污垢,然后以定距框为依据对插筋进行调直。在绑扎箍筋的过程中,应先将该层上的箍筋均套在插筋上,再对柱的竖向钢筋进行连接,连接接头处根据设计要求分错。完成对接头的检查验收,且确认合格后,在竖筋上准确标出箍筋之间的距离,最后对箍筋和主筋进行绑扎即可。箍筋的接头需要在柱的竖向进行交错布置,使箍筋和竖筋始终保持垂直。在封模之前,应在箍筋上对砂浆垫块进行绑扎,由此对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
        3.2.2梁钢筋绑扎
        将梁底部的模板安装到位且检查合格后即可开始钢筋绑扎。在绑扎梁钢筋的过程中,需要以梁底模作为工作平台,当主梁和次梁的钢筋配合绑扎时,应注意主梁和次梁所在问题。一般先将箍筋排好,再将架立筋穿好,最后对主筋进行绑扎。对于箍筋加密区,需根据设计提出的间隔距离进行加密,连接的接头需在梁中进行交错绑扎。梁的具体位置应准确无误,同时对标高予以严格控制,特别要注意交接部位箍筋之间的距离应进行适当加密,需在绑扎之前将柱箍套在竖筋,将梁的钢筋都穿好后进行绑扎。
        3.3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钢筋和混凝土都是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建设材料,在混凝土施工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浇筑以及混凝土的振捣,不管混凝土施工中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最终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在混凝土材料使用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混凝土材料的制备,要结合工程需求,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水和混凝材料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在混凝土配比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以及耐久性等进行进一步的测量,等各项测量指标都满足要求后,就能够开展混凝土施工最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进行严格的把控,适当的倾落高度能够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保障,如果在特殊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混凝土的倾落高度较大,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倾落高度。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的过程中,要能够采取分层浇捣的方式,同时按照随浇随捣的施工原则。为了使混凝土振捣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振捣方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采用插入式振捣法,也可以使用垂直式振捣法,对于振捣器插点的排列,既可以采用交错式,也能够采用行列式,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漏振问题的出现。
        结语
        基本上,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不管钢筋还是混凝土的施工,都有许多要求和方法。另外,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体施工项目的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在实际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掌握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和各个过程所采用的技术,并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涛,方全军.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8(5):291-292.
        [2]方建锋,傅忠.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12):44-48.
        [3]赵永丽.高层建筑主体钢结构工程的质量控制及监督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9(13):123-125.
        [4]徐阳.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19(12):127.
        [5]张东硕.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8,(26):239.
        [6]张时亮.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建筑,2018(3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