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许博
[导读] 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外部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产业、技术的快速升级
        摘要: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化、外部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产业、技术的快速升级,全面提升产教融合的力度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关键,这需要我们职业教育人的共同砥砺前行。基于此,以下对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共享发展;高职教育;产教融合
引言
        在共享发展理念下的产教融合能够有效地培养更多的技能型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实力获得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因而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同时也应该在共享理念下深入的进行产教融合,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因此而获得更高的提升,让人才发展也因此获得全面提高。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解析
        产教融合主要是指在政府引导下,学校和行业、企业积极合作,共同参与办学和人才培养,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业升级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的本质是生产和教育一体化,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水乳交融、互相促进。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场所,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走内涵提升、快速发展之路。高职院校要实现产教融合,宏观上,应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微观上,高职院校应该在校内通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为与企业合作创造优质条件和服务。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理念,着眼长远利益,通过承担学校实践课程,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发展。
二、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
        (一)行业指导不足,协调监管不到位
        行业组织作为行业发展的主体,是行业成员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同时充当着沟通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我国的行业协会目前发展不成熟,其自身价值未能完全展现,其行业职能未能充分体现,未能很好发挥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引导和监管作用。
        (二)校企合作仍旧不完善、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选择的企业实力不强,不能给予高职学生更好的磨炼机会;有些校企合作的不长,企业就面临着各类发展困境,甚至一些企业面临倒闭危机或是已经倒闭,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中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还有些校企合作建立在不平等的前提下,不利于校企长远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在阻碍着校企长远合作,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成才。
        (三)校企难以双赢,内生动力不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还在摸索阶段,多为浅层次的松散合作,缺乏高层次的紧密合作,未能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校企双方对产教融合的意义认识不一致,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缺乏深度参与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普遍不强,对企业难以形成吸引力。
三、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
        (一)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
        在共享发展的理论下,必须要能够在高职教育当中实施更加全面的产教融合的制度,共享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要得到共享,同时无论是精神还是文化方面都必须要能够实现实时共享。在共享状态下才能够真正的让产教融合,而在产教融合的过程当中,需要能够建立更加全面的制度,例如管理措施或者奖惩措施以及激励措施等。

不仅如此,共享发展也必须要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环境的变化不同及时制定出各种不同的制度,是政策能够与时效保持一定的联系,要做到及时补充政策方面的漏洞,并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社会产业的结构也进而发生一定的调整,而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因此发生了很大的转换,共享发展理论过程当中的一些内部环境逐渐因而发生相应调整,所以不断的完善政策使高职的教育能够获得更高质量,当然也必须要懂得坚持共享的根本价值。
        (二)系统设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人才,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以企业为主体的职场培养计划并未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有效接驳,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要对学生进行一至两年的培训,由此可见,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现代学徒制”、“校企模块化合作课程”、“校企交叉教学”等实践工作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落实产教融合思想的具体实践。
        (三)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
        要能够在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尽量解决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能够实施技术培训,准确地将教学的目标给予定位,进而才能够真正解决在教学过程当中有可能产生的问题。与此同时要能够让管理更加规范教学的体系更加健全,从而使产教融合始终保持在一个有序发展的情况之下,不会产生难以挽回的错误。不仅如此,让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善,它也可以让教学管理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从而解决问题时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实训过程中,企业会倾注较多精力和心血,不只是为开发新的科研技术,也为本身发展积累技术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也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重点,这与院校的思政课体系成立和推行的初衷不谋而合。因此,可以借助推动思政改革路径,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也要充分承担起育人职责,利用有限资源去支持思政改革,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并积极在课堂渗透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忠诚度,也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为学生日后更快适应岗位、适应职场做好准备。
        (五)融合创新主体,广泛吸纳各股创新力量
        自整合性封闭式创新模式发展到模块性开放式创新模式,创新主体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依据创新主体要素的演进规律,一是要寻求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学校培育人才,企业追求利润,科研院所研发技术,行业指导委员会提供服务等,高职院校在整合各方利益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要敢于发挥主导作用;二是要树立协同创新组织的共同愿景,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谋得步调一致;三是要依托一定的组织基础,把原有的多主体机构升级改造,重在发挥协同创新作用。
结束语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必由路径,深入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协同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症结提出一些改善方案,以促进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不断优化发展,使得校企合作能够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周丙洋.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92-95.
[2]王君丽.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07):36-38.
[3]柳燕,李汉学.教育新发展理念下的高职院校治理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7(05):15-21.
[4]董晓红,姚壮,彭玉博.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6,7(03):36-38+91.
[5]金华仁.师资共享视角下高职教育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0):11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