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瑷珲玛虎戏的戏剧结构特点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吴赛娟1 富鹏飞1 王薇1 姜涛1 杨立华1张少丹2
[导读] 瑷珲玛虎戏援用了戏剧的结构艺术,具体表现为局部的“锁闭式”、核心的“人像展览式”和整体的“开放式”三种形式。
        摘要:瑷珲玛虎戏援用了戏剧的结构艺术,具体表现为局部的“锁闭式”、核心的“人像展览式”和整体的“开放式”三种形式。戏剧结构艺术的巧妙援用,不仅使读者易理解文本的深邃意蕴,而且也彰显出小说经典艺术价值之丰富性。
        关键词:瑷珲玛虎戏;戏剧;结构;特点
        戏剧的“巴特农神殿式结构”“哥特式结构”“散文式结构”以及“诗歌式结构”等戏剧结构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展示了不同阶段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在戏剧作品中的运用。和戏剧一样,歌剧也是通过动作和事件展现人的思想感情和戏剧冲突,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承担着最重要的表现职责。因些,对于瑷珲玛虎戏的戏剧结构特点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欣赏瑷珲玛虎戏,而且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文化内涵。
        一、局部的戏剧结构: “锁闭式”
        在词源学上,“锁闭式”( Closed Form) 一词源自于古印度音乐理论中的“尼巴达”( Nibadda) ,意为“固定的”“束缚的”“放在一个固有的结构模式中”。因适应于戏剧舞台排练和演出的特点,后被广泛地援用到戏剧艺术创作之中,由此也产生了像亚里斯多德的“整一性”原则和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三一律”原则等一些与之有关的戏剧结构理论。一般而言,戏剧的“锁闭式”结构在具体运用上需遵循这样的定律: 其一,对日常的生活活动场面采取横截面,即截取生活中的某个最有价值或最为精彩的场面,以及符合“三一律”的要求; 其二,剧情直接从高潮开始叙事,即不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全过程,只从事件的“危机”处( 即高潮处) 作为情节叙述的切入点; 其三,对于发生在事件“危机”之前的背景以及当前的戏剧冲突,强调以“回顾”或“内省”的形式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地穿插交代出来。从舞台的实际效果看,这些定律可使戏剧的舞台表演在有限的时空范畴内做到剧情的连贯、紧凑,同时也能集中展现戏剧人物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由此可见,玛虎戏在局部上显然是援用了戏剧的“锁闭式”结构。从接受美学的视阈来看,这样的切入虽暂时搁置了读者开始的接受期待,却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冲动。所以玛虎戏一开始并未交代革命者夏瑜是如何参加革命的、为何被捕、如何被捕的等一系列情况。只让读者在后面的阅读中逐渐获取这些信息,由此明晰华、夏两家的悲剧命运就是与“药”紧密相连的。尔后,小说叙述的是华小栓天亮时吃“药”和茶客在茶馆里谈“药”的事情。就小说文本所交代的时间线索来看,前后的时间大概也就几个钟头而已,因为华老栓是后半夜买的“药”,华小栓是晨曦时吃的“药”,而茶客是早上谈的“药”。与“药”紧密相连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的主要场所是在华家茶馆里。华家茶馆里具体登场露面的人物也只有华老栓夫妇、康大叔、驼背五少爷、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等。显而易见,这符合戏剧“三一律”所注重的“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的结构特征。如前所述,“锁闭式”结构的另一最重要特点是:运用“回顾”或“内省”的方式“将开场发生的事件和当前的戏剧动作融会在一起,用因为过去事件被揭示造成的‘危机’,来显示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


        二、核心的戏剧结构: “人像展览式”
        钱理群先生认为玛虎戏构成了一种“吃/被吃”的二元对立结构模式,在这种二元对立结构中,能看出革命者夏瑜之血所浸透的那个馒头被华小栓“却全然忘了什么味”地吃 进肚里 的“某 种 象 征 的 意 味”:“……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地吃掉”,而这种情景“渗透了鲁迅自身的生命体验,因为鲁迅自己即是这启蒙者中的一员……。”可以说,由二元对立结构模式探究小说文本深邃的蕴意是相当独到的。但从小说所援用的戏剧“人像展览式”结构来分析,可更容易地认识到其“某种象征的意味”的蕴意。所谓“人像展览式”( Personage Exhibition Form) ,即利用戏剧舞台表演的三维属性以及通过细节描写的方法来悉数刻画人物群像的特征,并因人物群像的特征而展出与之关联的社会人文环境概貌的一种戏剧结构范式。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刻画人物群像具有直观性、呈示性和细节性; 在反映社会人文环境时有完整性、深入性和实际性的特点。因此,剧情的安排也易于接近生活的真实; 对所入场演绎的人物,一般也不突出主要人物,只要在剧中的地位显著,就可视为主要人物,但往往也只是起一根串线的作用而已。
        三、整体的戏剧结构: “开放式”
        “一部戏的结构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纵的分析和横的分析。从纵的方面来分析,就是一部戏有几条情节线; 从横的方面来分析,就是一部戏有多少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分成几幕几场。”可谓道出了戏剧“开放式”( Opened Form) 结构的精义了。
        毋庸置疑,“开放式”结构是相对于“锁闭式”结构而言的。宏观上,它强调在叙述故事情节时,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遵从事理的逻辑顺序进行,其中较少有回叙和插入成分,一切要求把“戏剧情节从头至尾原原本本表现在舞台上”。其作用既可使观众的期待视野顺畅,也可使戏剧情节的连贯性、时空的顺序性和整体布局的严谨性得到加强。
        四、结论
        总之,玛虎戏篇幅虽不长,却在巧妙交织中援用了戏剧的三种具体结构形式而使读者能更为容易地理解到文本的深蕴,与此同时,这也彰显出其作为中国现代经典小说价值的丰富性,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参考文献
        [1]郑畅.《仲夏夜之梦》的戏剧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J].文学教育(上),2009(10):132-133.
        [2]黄炜.中西传统戏剧结构之特性剖析——古希腊悲剧与元杂剧戏剧本体特性的差异[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44-46.
        [3]万海洋.模式化与合理性——论左翼戏剧结构特色[J].前沿,2008(02):175-177.
        [4]王芳实.集聚型戏剧结构与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62-63.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瑷珲玛虎戏的传承与挖掘研究》编号19YSE353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