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王新玲
[导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中,才能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在的心理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相应地,学生一旦对生物失去了兴趣,就很难把这门课程学习好,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意识和积极兴趣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学习兴趣;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努力学习的意识。因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物的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同初中相比,具有更强的理论色彩,渗透了生物学科专业化与理论化的知识与研究方法。简单地依照课本讲解知识,显然不能满足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勇于提出为什么,这不仅是对问题的思考,更是对学生逻辑能力的训练。另外,高中生日益成熟,有一定的能力,教师可以将设计生物实验的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这个过程能帮助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高中生物涉及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勤加留心,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予以加工,就可以成为好的教学内容。比如,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生物知识。如父母都是单眼皮那么孩子只能是单眼皮,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也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再把其中的原委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性基因,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性状,当学生明确概念以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授就成功了一半,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事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地将生物知识教授给学生。
        三、适当的竞争,给学生生物学习的动力
        高中时期,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很强,获取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提供给学生良性竞争的环境,帮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进步。首先,教师要营造公平、平等的生物课堂氛围,保证设计的竞争教学模式能正常进行,只有在公平、平等的环境下,竞争教学模式才能显现出它的优势。其次,教师要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将成绩相近、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编成一组,形成竞争关系。如果学生之间成绩相差悬殊,只会让优等生有恃无恐,丧失学习动力,让差生灰心丧气,对生物学习失去信心。当竞争氛围、竞争对手都已经确定,教师要给学生竞争模块。


         四、灵活处理生物教学,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课本内容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一定程度上缺乏趣味性,所以高中生物老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中的不足。第一,要以趣导入。传统的新课开始,教师往往是回顾上节的内容,然后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内容,这种温故而知新的课堂开始方式,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结,使学生能做到生物知识融会贯通,也不失为一种切合學生实际的开课方式,但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必须以趣导入。只有学生对生物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物的活动中。我们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生物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本课,比如Flash动画、电影片段、微课、生物模具等;也有的生物老师会用生物学发展史和著名生物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讲光合作用的发现、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等故事;当然我也会巧设生物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二,要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课本内容生活化和趣味化,让学生能够从书本知识中找到生活的影子,从而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第三,学生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要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感兴趣,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时,由于该内容复杂难懂,老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放映,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内容进行有效的阐述,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区分开来。或者老师用提问小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过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讨论出较完善的答案,之后老师让各组代表上台阐述本组的答案,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和点评。这样一来,既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又让课堂充满趣味。在生物教学中,兴趣及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的激发和培养,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就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学生真正喜欢生物,学习生物知识。
        五、利用各项课外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根据生物学教学实际情况,教师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园活动;发动学生调查近亲结婚危害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树种挂牌活动,让生物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从而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学习、思考、研究与应用,树立起对未来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要尽量开全生物实验,要把身边的生物知识和书本中的知识紧密结合,让生物课更具有实用性、趣味性。这样生物课的教学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琳.高中生物兴趣教学法初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
        [2]赵青荷.让“兴趣”带领学生走进高中生物课堂[J].学周刊(A),20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