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司瑞雪 王文艳指导老师
[导读] 幼儿时期是人的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幼儿教育的形式至关重要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的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幼儿教育的形式至关重要,幼儿的幼儿园生活通常以游戏为主导,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必须不断创新游戏形式,增加游戏的内涵,让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重视游戏教育的应用和实践,将游戏教育真正融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本文旨在研究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应用策略
        幼儿园开展游戏教育是幼儿园各种教育形式中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因为幼儿尚处于发展初期,身心认知能力都处在发育的最初级阶段,对于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育,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也是最容易取得教育效果的形式。在长期的学前教育实践工作中,学前教育工作者摸索出很多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阶段、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游戏形式和教育方法,对于提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水平,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度重视游戏与幼儿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和习惯都不同,幼儿会存在不同的思想和习惯,行为和知识接受能力也会存在差异。游戏是幼儿教育覆盖最为全面,也是最容易被绝大多数孩子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也是一种最为要有效率的、教学效果最为显著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青睐和重视。在游戏教育中,老师通过按照不同幼儿的特点,独立自主地采取不同的游戏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充分地体验到参与的满足感,体会到合作的兴趣,并且能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游戏就像是一名无形的老师,把幼儿的认知兴趣、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为幼儿的成长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老师通过卡片游戏的形式,教授孩子对大自然事物的认识,什么是动物,什么是植物,什么是山,什么是河,这种教育形式最为直观,孩子的接受效果也最好。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进行开展蔬菜水果买卖的游戏。在水果交易游戏中,幼儿必须记住蔬菜水果的名称,也要了解各自的形状特征,同时也会掌握钱币的面值和用途。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幼儿学到蔬菜水果和货币的基本知识,也可以调动幼儿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巨大兴趣,进而扩展幼儿对生活事物的认知。
        二、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形式的特点和要求
        1、游戏形式要灵活多样。幼儿园要提高游戏教育与幼儿教育活动的融合,不仅要提供先进的硬件设施,还要提供很多丰富的游戏材料,给幼儿的游戏营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提供给幼儿足够的游戏发挥空间,最终达到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的目的。[1]游戏活动要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例如,让幼儿接触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比如,认识几何物体,幼儿园可以在教室内放置很多几何形状不同的卡片,并对这些卡片进行编号。老师要求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口令找到相应的卡片形状。

比如让第一个小朋友找到所有的三角形卡片,让第二个小朋友找到所有圆形的卡片,让第三个小朋友找到所有的长方形,并让他们统计每种图形的颜色情况,最后看看谁完成的最快。在这个游戏中,不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有动力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几何,感受乐趣,充分激发幼儿的数学潜能。
        2、游戏要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的日常游戏教育活动中,如果能将绘画、音乐、文化与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那么游戏活动将变得丰富而有趣。充满绘画、音乐、文化与艺术的游戏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加深幼儿对文化美学的理解与初步认知,调动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游戏教育与幼儿教育活动的创新中,可以通过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契机,通过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来提高幼儿对美的认识,从而由具体的美延伸到抽象的美,从物体的美升华到行为的美。艺术对幼儿的性格和人格素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美术绘画课上,可以先给幼儿灌输一些故事情节,通过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然后让幼儿运用所有的想象力去勾勒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创造力和灵活性。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画什么样,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要鼓励孩子大胆的思考,充分激发幼儿的思维天赋。
        3、充分尊重和利用幼儿的爱玩天性。游戏教育通常来讲是自主的、自发的活动,但是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是不一样的,幼儿园的游戏是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活动行为,这种游戏旨在提升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能力。尽管如此,同样需要对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开展的时候,注意保护和科学引导幼儿爱玩的天性,而不能把幼儿园的游戏变成赤裸裸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充分地尊重幼儿的爱玩天性,不要用成年人的命令来约束孩子,只有孩子喜欢的游戏,孩子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2]教师要给孩子独立的活动区域,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尽量独自操作,要鼓励幼儿之间多进行交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要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激发他们去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鼓励幼儿自主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合作性游戏,锻炼幼儿的组织合作能力。
        三、注重幼儿的游戏体验,切实提升游戏教育活动成效
        首先,幼儿的游戏参与度关乎游戏体验效果,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增加游戏体验对于提升游戏教育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乌鸦与狐狸的角色扮演游戏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扮演乌鸦或狐狸角色,穿上动物扮演的服装,让孩子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感受到游戏的新鲜刺激,最后让幼儿改变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扮演感受。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发挥幼儿的智慧,增加幼儿的兴趣,刺激幼儿潜力开发。其次,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所有教育游戏的前提是安全第一,尤其是一些消耗体力和需要动手能力的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人身安全,避免游戏中幼儿受到伤害。最后,在对抗性的游戏中,老师应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竞争观,让幼儿在面对失败和胜利时能有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刘光红.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J].成功,2011,(03):112.
[2]王晓雨.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新时代,2014,(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