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微课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7期   作者:武承娇
[导读] 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对某一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素质和技能
        摘要: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对某一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素质和技能。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改进,核心素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课的应用,使得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微课实践教学中进行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微课教学的应用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落于窠臼,无法发挥太大的效果。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则为各学科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并且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就要认真分析生物学科的特点,了解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用微课将生物学科中的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且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对各项内容进行学习,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1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流行起来,以微型视频作为载体进行知识教学。微课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针对本学科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简明的讲解,提前录制好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下合作探究,课后巩固等[1]。此外,目前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微视频授课机构,主要是对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知识重难点、考试要点的讲授,实行在线网络课程教学,为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便利,并支持学生进行反复观看,直到看懂,提升教学效果。另一种微课形式是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之前,对课前导入进行设计,播放相关的视频讲解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内容有所了解,通过直观有趣的画面对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体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微课形式的课前导入不仅符合学生在此阶段的认知特点以及个性特征,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2目前高中生物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微课缺乏时效性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大力运用,凸显出微课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由于生物知识的复杂性以及广泛性,教师对大量的知识重难点进行微课的录制,微课平台上出现了众多视频。然而,目前高中对于微课平台缺乏技术管理,无法将教师上传的微课进行筛选、整理、分类以及及时的反馈给学生,造成微课资源浪费。微课资源的浪费不仅使微课的作用无法显现出来,更是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反复理解与巩固复习。
        2.2教师对微课的不合理使用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形成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对提高教育质量产生推动作用。近几年,微课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可循环重复讲解的学习平台。学生结合自身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进行反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然而,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微课进行不合理的应用,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微课的不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知识点都采用视频讲解,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过于注重微课形式教学而忽视与学生进行互动,導致学生对生物的了解仍停留在视觉欣赏上,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最终对教师的教学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3高中生物微课实践策略
        3.1将生物课程与微课教学相结合
        高中生物是学生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其内容具有广泛性、抽象性。高中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对微课加以利用,体现出生物学科的特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生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课前导入进行设计,利用5-10分钟的微课对课堂新授知识进行简单的切入,设置问题或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2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传统教学模式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注重照本宣科,过于重视对考试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生物知识的枯燥与抽象,教师乏味的口头讲授,使生物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利用微课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直观的动画增进学生的理解。如,教师在对染色体知识进行讲解时,播放染色体组合的动态动画,增加课堂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3.3进行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观察实验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生物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生物教师也可以通过进行生物实验降低知识难度,鼓励学生参与进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微课打破了实验活动中时空的限制,实行有效的课堂实验教学,通过微课对实验过程进行直观的演示,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并在课下进行验证,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兴起并取得不断地发展。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进行掌握与运用,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微课的内涵、意义以及目前微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洋洋.微课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20):23.
        [2]刘福城,肖安庆,李通风.微课小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