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林松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林松
[导读] 摘要: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逐渐多样化,相应的,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
        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逐渐多样化,相应的,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部分地区环境破坏严重,或是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该市政给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极大地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因此,应该加深海绵城市理念认知,渗透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及时有效改进其中的问题,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给排水设计;运用
        一、市政给排水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意义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着眼点,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促使相应城市能够具备较强的海绵属性,可以在水资源的吸收以及释放方面具备更强功能,以实现城市水资源调控效果的优化。从海绵城市的具体运行中来看,往往可以促使城市在雨水比较多的时期进行大量存储,以求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上,保障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更为顺畅;在城市相对缺水时,则可以将原有储存的水资源进行释放,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海绵城市的构建往往需要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虽然其和市政给排水系统的关联最为密切,但是往往需要从市政道路系统以及市政园林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布置,以更好体现海绵城市的应用功能,达到水资源的全面协调效益。
        2、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意义
        从海绵城市的具体功能和运行特点上来看,其往往和市政给排水系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优化运用意义重大,其中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可以更好优化给排水功能,促使给排水系统可以更好服务于城市发展。从当前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构建中来看,往往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给水管道以及排水管道的构建,对于人工给排水系统和自然给排水系统的结合要求更高。为了进一步优化运用自然给排水系统,注重海绵城市理念的践行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海绵城市的构建就涉及到了大量的自然因素运用,尤其是对于一些下沉式绿地或者是其他园林项目,都可以在给排水中发挥理想作用,明显提升给排水系统运行功能。
        其次,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可以更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在当前我国很多城市运行中,内涝现象较为常见,尤其是遭遇降雨较为集中的时间,更是会出现严重内涝灾害。从城市内涝问题的形成机制中来看,排水系统无法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关键原因,如此也就需要重点加大对于排水系统的优化构建,该方面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伴随着海绵城市中一些强力蓄水设施发挥作用,在城市遭遇强降雨时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水资源处理能力,如此也就不容易发生内涝灾害,排水以及净水效果都比较理想。
        最后,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能够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当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规避水资源浪费,也成为市政给排水系统构建的关键着眼点。基于该方面诉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因为其存在强大的蓄水以及净水功能,如此也就可以在城市缺水时及时供给,缓解市政给水面临的较大压力,同时达到较强水资源利用率提升效益,有助于绿色环保。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1、养护与建设工作不平衡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上涨,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总量没有增加,导致建筑物的高度在不断上升。有不少建筑物已经延伸到了地下很深的地方,因此城市给排水的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调查市场上现有的给排水建设材料,发现这些材料难以适应建筑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与建造给排水的方法方面也比较落后。通常情况下,建设单位都只注重地上建筑物的质量,对于地下部分疏于管理,建设进度难以令人满意。

现阶段国内还有不少城市的给排水设计建设都刚刚开始,后期的养护与维修工作也不及时,难以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没有充分利用雨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地面的硬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利于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再利用。有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的雨水大部分会渗入地下,少部分汇入河流。但是由于城市的地面阻碍了雨水的渗入,大部分的雨水没有被有效的收集,城市地下水储量逐年降低。当下我国的城市给排水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传统的排水管道不少都采用了雨污合流的方式,雨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和再利用。
        三、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1、优化城市绿化带排水设计
        城市绿化带排水设计是海绵城市设计的重点内容,具有雨水收集和过滤的功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例如,雨水通过路面的地表径流至绿化带,通过绿化带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超出绿化带调蓄部分的雨水通过溢流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至下游。为了保证雨水顺利汇集,减少资源浪费,应合理设计溢流雨水口间距,溢流口高度应与绿化带最大蓄水层高度齐平,且不高于绿化带坡角高度。雨水落入地面后,应该对雨水进行相应的过滤处理,保证雨水的清洁,对此可以铺设砺石层和种植土过滤雨水,雨水渗透到地下后用于补充自然水体,以此满足城市的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求。
        2、优化排水系统顶层设计
        由于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支持,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在充足资金支持下完善配套的给排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顶层创新性设计,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给排水设计经验,总结出适用于我国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要求。为保证海绵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应对现有的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效。另外,应该注重缓排滞蓄问题,设置导流系统,使雨水通过路面径流进入海绵城市设施,同时需要完善市政的毛细管网,促使多余的雨水可以流向城市的排水管道。在此基础上,对车行道和人行道的排水设计进行优化,减少路面积水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从而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
        3、做好海绵城市的分层设计
        海绵城市的设计和建设,需要充分契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具体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城市水系、城市绿地、城市排水防涝、城市道路。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需契合城市整体开发和建设布局规划,重点关注城市自然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城市紧凑式开发进程。城市绿地可以选择对公园道路、停车场和人行道路进行透水铺装,针对年降雨量超过800mL的城市,按照1.5%进行道路路面设计,设计全透水结构保证路面透水性。同时,可以建立雨水花园,设计抛物线形状的植草沟,依托于土壤、植物蓄渗,以及径流雨水净化。需注意选择好的渗透管,从而在传输径流雨水的同时,将部分雨水渗透到地下,用于补充地下水。此外,还应建设下沉绿地,下沉100~200mm,让雨水在积满后溢流到植草沟中,最后汇入雨水花园。城市专项规划设计,结合不同城市系统特性和要求,设计不同系统内容,包括污水处理系统、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做出合理的设计,减少水资源损耗。
        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还在不断推进,各项基础设施都在跟随时代进步不断改进完善。海绵城市理念虽然是一种新兴理念,但是实际应用于城市给排水及其他系统的建设中,能够有效提升给排水系统的工作效果,同时更好的发挥水资源的价值。对城市的规划除了增加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之外,还需要积极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这一理念发展并落实,为城市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鹏,李婷.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居舍,2019(25):100.
        [2]陈静,任小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讨[J].居舍,2019(16):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