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形成了全新的趋势。在当今的小学生教育体系之中,家庭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是在农村中由于许多原因造成了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德育教育的缺失,对农村小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里立德树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为农村家长寻求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在当今社会,教育学家逐渐注意到农村家庭教育对于农村小学生的重要引导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农村家长只是单纯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造成了孩子道德感的缺失,甚至农村里少年犯罪事件激增,对于农村孩子未来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本来农村的生活环境就相较于城市差一些,若再不重视家庭教育,城乡的教育差距将会更大,因此,我们应该去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为农村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助力。
一、农村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问题
1.家长的知识水平不高
农村里的许多家长大多教育经历很少,知识水平不太高,虽然自己是很关心孩子,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实施“棍棒教育”,一有错就动手。小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无法进行辩驳,只能按照父母的意思做事,而由于父母自身知识范围的局限性,很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被引导到错误的方向,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的道路。可以说有时父母的无知和妄为会害了一个孩子的一生。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农村家长由于自己农务繁忙,所以没有太多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于是部分小学生和一些不良少年交往时,父母不花时间去关心和劝导,直到孩子犯了错误更是以拳脚相加的方式来教育。这样小学生有时产生逆反心理,就去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来博取关注,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而引发的问题。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有时甚至会使孩子逐渐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毁了原本花朵一样的人生。
3.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尊重
一些农村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人格权利极其不尊重,他们会以自己是孩子亲人的身份去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于他们的个体。他们其实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高考来摆脱“面朝换土背朝天”或是打工的命运,至于孩子的德育教育,通常也都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让孩子认识是非善恶,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性,也导致了农村里的部分小学生过于淘气,且道德感缺失的现状。
二、对于农村家庭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应用策略
1.多些陪伴,少些命令
农村家长大多为生活奔波,时间比较忙,但是对于自己孩子的陪伴是不可缺少的,家长的亲情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在空闲时间时和孩子进行交流,可以询问一下他们的学校生活,说说最近遇到的趣事等等,拉进亲人的关系,这样家庭教育就可以透过交流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在外打工,没有办法回家跟孩子密切交流,其实可以在闲暇时间给孩子打一通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对于孩子的德育要充分重视,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要去以另外一种方式陪伴,这样有了园丁剪枝的小树才能茁壮成长。因此家长应该在自己进行家庭教育时多一些陪伴,少一些命令,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这样实行家庭教育也就容易多了。
2.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家长在要求孩子去做到某些事时,自己也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立德树人,所以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应当关注孩子品德的树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减少口头教育,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例如在教育孩子做一个孝顺的人,可以多带孩子回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享受三世同堂的快乐,并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这样做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馨与欢乐,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所以说相较于“言传”,“身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因此父母在对儿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当自身先去做到,这样才能够以德服人,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具有良好品行的新时代少年。
3. 优化环境,“孟母三迁”
农村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家长必须深切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父母应该尽力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物质层面,最重要的还有精神层面,因为精神世界的丰富往往比物质的丰裕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德行,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上走得更加长远,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孟子的母亲更是搬了三次家来为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孟母的悉心教导更是推进了孟子的成才,这表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所以作为父母更应该有一份责任在肩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结语
在农村中,家庭教育的逐步重视与提倡是我们这个民族更加强大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人生第一课,对其人生轨迹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首先要做到尽力地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应该不吝啬时间的付出,悉心陪伴孩子成长。其次,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也应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信服,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会逐渐渗透到孩子的身上,对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最后,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且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之重大,家长应该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此来促进孩子的德育教育。所以农村的家庭教育必须重视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样才能够为祖国培育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凤艳.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30-235.
[2]戚天胜.浅议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文存阅刊,2018(20):12-13.
[3]夏晓兰,夏晓英.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5):113-114.
[4]李晓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J]. 学周刊,2015(34):71-72.
作者简介:
张治强(1987.2-)男,汉族,甘肃省华亭市,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单位:甘肃省华亭市策底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