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认识钟表是一项重点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互动游戏,降低认识钟表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基于此,文本提出了解决小学低年段学生认识钟表苦难的有效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认识时钟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其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思维模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钟表对其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并掌握钟表相关知识。
一、通过观察,探究钟表知识
数学知识源自生活,认知钟表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学生认知钟表这部分知识时,要将生活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不同的钟表,在课堂上大家一同观察,有的学生拿来了外观是圆形的钟表,有的学生拿来了外观是方形的钟表,还有的学生拿来了外观是不规则形状的钟表,各式各样大小不一,形状也各不相同。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钟表,并尝试分析,这些钟表有什么共同点。经过观察,学生发现所有的钟表种面是相同的,都是由两根针组成,一根细长一根短粗,表面上都有12个数字,而且每个数字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通过观察,学生对钟表有了大概的基本的了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经常会出现走神儿、溜号儿等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掌握知识内容。为此,当教师在讲授认识钟表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互动环节,吸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生观察钟表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介绍了时针与分针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用手拨动钟表,从而加深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拨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拨的是什么时间,及喜欢这个时间的理由。
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示范,将时间拨动到整时,让学生认识到在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再让学生依据这个方法拨动自己喜欢的时间,教师可以选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检验学生拨动的是否正确。如此一来,学生会更加认真的拨动手中的钟表,希望能够上台为大家演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整时,有的学生喜欢早上7点,因为这是早上起床的时间,有的学生喜欢晚上7点,因为这是游戏时间,还有的学生喜欢中午12点,因为这是吃午饭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在学生掌握整时知识后,教师可以将钟表分别拨到6、12、9、3整时,然后让学生观察,在这几个整时的时候,分针与时针之间呈现的特殊现象,学生会发现在6时的时候,时针与分针在一条线上,12时的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叠,在9时与3时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成直角,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1]。
三、指导学生了解时间表示法
在引导学生掌握整时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表达法,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钟表知识的求知欲,指导学生掌握时间的表达方法,并为学生总结两种时间表示方法,一种是普通的计时方法,看到数字是几,就是几时;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前面是数字,中间是冒号,后面是两个0,电子计时法多用于电子表及电视屏幕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表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修理钟表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来两个停走的钟表,让学生帮助钟表指示正确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内容。并引发学生思考,虽然钟表出现故障停走了,但是时间不会停,过去的时间就不会存在了,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珍惜时间的意识,让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钟表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发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找出钟表的组成部分,在教授学生掌握整时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整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加深对整点知识的印象,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到台上拨动钟表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表示法,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珍惜时间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鞠新云.立足起点,层层递进,完美建构——以“认识钟表”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59.
[2]王德文,张婷.传统实物教具应用实践与思考——以“认识钟表”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