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 刘水生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刘水生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进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甘肃河川土木水利设计有限公司  甘肃省定西市  74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进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为了防止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浪费水资源,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发展理念,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以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同时节省水资源。本文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着手点,针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当中的一个必需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紧缺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为不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而且地域分布不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也是造福于民、泽及子孙的大功德。其中,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改进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
        1节水灌溉技术
        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农业是一个国家之本,农业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很多助力。由于我国的农田面积巨大,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灌溉所需要的水量太多,我国有70%的水资源都是用来进行农田灌溉,这对于稀缺的水资源来说是一种奢侈的浪费。因此,积极开展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大大节省我国的水资源,还可以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便利。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是充分考虑到周边的水源情况和降水量等水量的现状,再根据农田所种农作物对于水量的需求,用适当的方式安排相应的农田灌溉,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节省水资源,从而保证了水资源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21世纪信息革命的发展,很多国家开始忽视农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而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以农业为本,积极开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我国的农业仍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节水灌溉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是相关部门为了支持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专门修建的水利工程事业。目前,从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现状来看,农田水利工程还拥有地域性、特色性的特点,在区域内地方农业发展、农业产量提高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应用不难发现,农田水利工程利用和建设的核心始终是农民的需求,在坚持传统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朝着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向发展。而且从其本质上来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水资源利用工程,目前,对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现状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只有将节水和节能作为建设理念,在水资源最大程度利用的前提下发挥水利工程效能,因此这就对灌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工程只有因地制宜地使用灌溉技术,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结合农田面积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依照各地农田土质、面积大小、农作物种植种类、数量以及农作物水资源需求量等相关要求,科学合理控制农田灌溉水量。为此,农田水利工程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应对种植地区进行实际调研,明确农田面积大小,了解掌握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资源灌溉需求量,只有掌握正确的灌溉方式,才能提升农作物浇灌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情况。


        3.2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方式
        在农田水利工程运行过程当中,要合理选择节水灌溉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举例来讲,比如喷灌技术,通过压力作用,将水资源均匀地喷洒于作物表面,既可以使作物获得充足水资源,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也能够节约水资源;比如渠道防渗漏灌溉技术,由于施工人员施工不规范,或者管道腐蚀以及维修不到位等导致农田灌溉渠道发生严重渗漏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对此可以采用农田灌溉渠道土料防渗、砌石护面防渗以及混凝土护面防渗等技术方法,来开展农田灌溉渠道全面防渗,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节水灌溉;再比如田间灌溉节水技术,在传统的灌溉方式中是地面全面润湿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所有农作物获得水源,但是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在节水技术中倡导采用局部润湿的方式进行灌溉,降低传统的深层渗透的方式,促使灌溉均匀度的有效提升促使农田灌溉节水效率的提升。这样在提高农田灌溉节水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地避免杂草的生长,积极地推动农田产量的提升。
        3.3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对于节水灌溉技术而言,不仅要考虑其灌溉的广度,还需要对于该区域的一个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将灌溉区域的各个方面都要纳入综合的考虑范围,包括农作物的一些习性、土壤的渗透能力等,从而确定灌溉区域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通过对于灌溉量和灌溉时间的合理化研究,实现对于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3.4设计科学灌溉方案
        首先要针对农田工程情况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方式,不同地区类型和农田面积存在差异,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前要充分了解农田数量、类型以及耕种面积,根据当前情况设计灌溉模式,从而提高灌溉全面性和均匀性。农田生长阶段,对于灌溉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灌溉方式需要针对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科学设计灌溉时间。其次需要对灌溉时间严格控制,农田水利工程需要经过长期调研,进行科学设计,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设计浇灌时间以及灌水量。设计自动化灌溉时,还需参考不同地区降水量以及气温变化,在雨季要适当减少灌溉水量,干旱季节适当延长浇灌时间。最后要对灌溉用水量严格控制,由于农作物所需水量不同,调节灌溉水量,也是保障农作物生长质量的需要。根据当地降雨量计算缺水量,并监控植物生长情况,减少水量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5灌溉管道优化
        在农田中引入水源并确保其使运作的卷带灌溉设备压力正常是节水灌溉的难点,所以,如果要对节水灌溉技术正常使用,应将灌溉用输送管道安装好并确保其水压达到设计标准。该方式能够有效减轻水分的浪费,还能够利用精细灌溉方式进一步提高作物生长质量。达到节约水源的设计目标,进而在农业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合理利用一些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着直接促进作用。目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机、防渗式、固定式、井灌式以及微灌式等多种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工程管理,在科学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农田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1).
        [2]杨浩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01).
        [3]张勇,惠光宇.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科技风,2019(12).
        [4]杜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