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试述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唐迎春
[导读] 摘要: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广西桂林  541199
        摘要: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产物,由于人类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无节制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想要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系统,我们需要解决当前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问题也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此外,水土流失问题会致使土壤肥力出现下降现象,其水层也会变薄,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完善水土保持生态长效建设管理机制。
        1我国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现状
        我国自21世纪初启动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程以来,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原有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不仅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还扩大了作物种植面积,农业产业优化调整也在进一步加快,带动地区经济提高的同时也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为加强南方丘陵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现良性循环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2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完善的制度政策
        因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特别是水土流失的问题更为严重,影响到了经济建设与国内社会的发展进度,给国民的生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基于此国内相关部门虽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来帮助生态修复工作有效落实,但因国内水土流失状况过于严重,生态修复措施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国内虽然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有规章制度与政策扶持,但这些政策并不完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导致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工作一直都很难取得应有的良好效果。
        2.2植被退化程度加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从农业部门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以及危害程度正在不断加剧恶化,对植被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我国著名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出现了严重的植被退化现象,在长江流域附近的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壤侵蚀状况,黄河流域由原来的水草丰茂转变为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畜牧业的发展开始呈现不良趋势。
        2.3缺乏推广使用
        部分区域已经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成果,且经区域化试点后效果良好,但是仅仅停留于试验阶段,缺乏推广使用的经验。我国幅员辽阔,江南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和原因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地形、水文特征等也都存在不同,部分研究成果盲目推广可能会导致二次生态破坏。若推广力度不足,使部分地区对于生态建设的内容了解不足,对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会导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进展迟缓。
        3加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度
        建立最为完善的水土保持措施制度,需要从水土流失问题原因调查方面开始,有关部门需要建立监测或是响应管理机制,并全方位了解所在区域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行政区域之内的有关地质要进行具体调查和分析,并整理资料,完善资料内容,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实际的监测。但是有关部门需要依照该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制定应对措施,重点关注该区域,不但需要做好治理和保护工作,还应监督其整个实施的具体过程,做好后期的规划发展策略。

此外还应不断完善现有水土保持控制管理制度,还应改善工作流程,进行责任分工,做好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和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3.2加强水土保持宣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理所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新的形势无疑对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建设的实施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制定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计划及具体的工作方案;二是要将宣传教育主题策划工作做好;三是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及打造宣传教育阵地;四是要深入宣传在水土保持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事迹;五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宣传车、街头咨询、传单等多种宣传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宣传教育实效。
        3.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创设创新机制
        要想能够加快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必然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政策支持。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方案审核、生态修复建设时对水土资源的监测、生态工程竣工时的验收过程以及工程建设完毕后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对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管理,力求能将生态效益放到最大化。其次,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融合到一起,这样才能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方便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切实的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升的工程建设目的。
        3.4主要的技术途径
        ①退耕还林、以粮代赈。通过近些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是最为严重的。若不及时进行退耕,水土流失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上的解决。目前来说,国家所推广实施的退耕还林等相关政策,不仅起到了生态修复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收入。可以说,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途径。没有这项政策的支持,将很难取得当前的生态建设效果。②封山禁牧、舍饲养畜。不仅要退耕还林,还要进行封山禁牧,如此才能尽快恢复植被覆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等措施,是生态修复中的又一项技术途径,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北方草原地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③综合治理。在进行生态修复时,一方面要努力采取各项修复措施,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保证已取得的成绩,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综合治理正是实现水土保持的根本途径,能够大大改善已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广大农民收入。④调整结构、生态移民。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孤立的去进行生态修复,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进行有机的结合,如此才能确保农民群众的收入增加,自然生态系统得到良好保护,当地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3.5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
        南方丘陵地区小流域治理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方面,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对流域内的河流情况、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考察分析,统一科学规划河流上、中、下游,实施分类治理,促进生态恢复,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对于不适宜生产恢复的土地要进行记录,及时制定调整方案,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工作原则为和谐和统一,只有保证水土保持与生态优化工作的和谐性和统一性,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向好发展。在目前的生态恢复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多种问题,例如水土保持技术不完善、生态建设管理工作不严谨等。
        参考文献:
        [1]吴鹏.论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及其制度完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6):628-632.
        [2]彭珂珊.我国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05):58-69.
        [3]铁大梁.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