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设计研究院钦州分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推进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提高,同时,导致了我国城乡差异变得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质量并不是平等的。不平均的公共服务导致了资源环境等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因此,对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并深入贯彻落实美丽乡村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在解决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乡村经济也有了明显发展。当然,也正是基于乡村经济的巨大改善,方使得人们逐渐对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度,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而建设美丽乡村又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所以为切实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的,便需要坚持将环境保护及以人为本的宗旨,合理规划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以便对我国城乡的一体化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
1.1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宗旨本质上是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加强农村的经济发展就成为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同时也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首要任务,这是由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的缺陷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单一的粗放型产业结构导致了我国农村资源消耗量大,发展速度却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因此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行挖掘并加以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倡导“循环经济发展”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对资源进行反复地利用不仅可以变“废料”为“原料”还能够提高生产力,践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宗旨。除此以外,对农村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也是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样可以在保证土地资源不被浪费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1.2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底
在实际的城乡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底。首先,应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农村经济,同时还应致力于先进的环保能源的开采;其次,相关部门还应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解决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相关部门还应通过相应的举措防止新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最后,就临近山区以及水流的乡村来说,相关部门应致力于其抗洪能力和抗压能力的提高,尽可能的降低自然灾害给他们带来的危险。
1.3以农民为主导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经常性下到农村基层,与农民心贴心、面对面的交流,彼此之间建立一种没有芥蒂的桥梁纽带关系,耐心听取农民的心声与反映的真实情况,对当下农民的需求进行深入细致探查和了解,以掌握确凿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2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问题
现阶段,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丽乡村规划意识较为薄弱。部分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坚持一般规律,没有根据当地乡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存在该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政府部门人员缺乏规划意识,加之村民没有全面认识美丽乡村规划,即便政府部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也很难贯彻落实到实处。第二,严重破坏了历史遗址。在规划工作中,为了可以实现整体规划建设效果,会以城市为基础实施现代化建设,甚至部分地区为了对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迎合,对乡村中的古建筑、传统村落、历史遗迹、老街道实施改造,严重破坏了乡村历史遗迹。
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策略
3.1提高住房方面的合理性
农村住宅建设布局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提前调查好乡村的住房情况,并且还应结合农民对住宅建设的需求,计划出更加完善的农村住房方案。为了有效节约建设成本,相关人员应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尽可能避免不利影响的产生,以此防止居民产生不良的感受。
3.2提高空间规划的合理性
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条件就是相关人员提高乡村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在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对农民需求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要将农民的想法作为核心,因为农民才是乡村生活的最主要人员。另外相关人员还应致力于良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基础设施不仅给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还是人们生活的调剂品,所以说对道路的修建和健身广场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3.3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建设生态化环境
在以往乡村的发展中会浪费掉许多资源,因此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需要对乡村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并不是很了解环保理念,在农村中加大对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环保理念可以让农村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优化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在建筑的建设中可以选择环保建筑材料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变“废料”为“原料”,从源头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生态化的环境进而发展旅游业也是一项能够调整农村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举措。
3.4通过地方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在美丽乡村规划工作中,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农村当地地域特点,把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农业作为核心,对第三产业进行大力开发。例如,可以创建绿色生态食品加工基地,利用绿色农业,构建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村民的收入,还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外,我国一些乡村依山傍水,有着天然资源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天然优势,对旅游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对国内外游客进行吸引,进而有效提升乡村知名度的同时,为农村产业带来更多的招商引资。
3.5重视乡村人文
在进行乡村人文管理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农民,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人民的生活和收入水平进行提升,对乡村人文管理进行强化,使乡村内部的凝聚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集体共同的努力下将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实现。并且要对乡村目前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地结合,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大力的发展,对旅游运行的模式不断进行创新。
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城乡的统筹发展速度依旧在不断提高,为了有效提高整体建设效果,相关人员应将乡村建设提到日程上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城乡的一体化建设水平。美丽乡村的建设有助于城乡差距的减小,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提高都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说,相关部门应根据乡村的真实状况,结合村民的实际利益,设计美丽乡村规划方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殿秋,范晓磊,梁宏昌.数字化城市规划编制系统的构建:以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例[J].规划师,2011(6):44-47.
[2]顾琼,李鹏飞.服务于规划编制的城乡规划空间数据建设探讨:以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12):111-114.
[3]王曼曼,陈又萍.基于绿色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以山东省微山县为例[C]//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0.
[4]安卫.休闲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