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金忠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王金忠
[导读]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养护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延缓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抢进度抓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施工技术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具体、做到位、做扎实,以树立工程质量标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
        禹城市农村公路发展中心  山东省禹城市  251200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养护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延缓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抢进度抓安全的同时,必须保证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施工技术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具体、做到位、做扎实,以树立工程质量标杆,为国家和人民贡献更多的优质工程与精品工程。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我国公路运输事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公路工程作为交通运输事业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人们出行方面的影响愈发变大。因此,要从根本之上来进一步地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之中强化施工技术管理的力度,并做好日常化的养护,保障车辆驾驶人员等的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养护方法。
        1难点的管理
        工程建设施工根据基本条件,组建难点攻克小组、难点课题,并对课题中的成果以及原设计方案中的内容进行有效复查、补充、修改,同时制定完备的施工方案、技术管理方案,在经过评价、审核之后,将其应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本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共攻克了4个技术难关,具体如下。(1)高边坡路堑稳定性问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工程中的所有高边坡路堑地质条件进行了详尽分析,针对不稳定的高边坡路堑,进行稳定性加固深化设计,并对所有高边坡路堑进行全方位的变形观测,同时落实相关的动态设计方案,保证高边坡路堑的稳定性。工程至今迄今为止,在投运期间,经历了数个雨季的考验,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安全事故;(2)公路隧道围岩支护、稳定性问题。本工程隧道多、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公路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针对不同基本条件下的隧道支护稳定性进行监控,从而对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来完善下个阶段的施工以及下个隧道的施工,通过循环、评价、规划的动态化技术管理,在预防塌方、预防安全事故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工程填方问题。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在挖方、填方方面技术管理相对薄弱,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工程挖方、填方施工机械、填筑厚度等,确定了最优的填筑方法以及施工方案动态调控方法,有效解决了填石路段的施工关键技术;(4)工程建设路段,春季近30%时间都为“雾天”,通过透彻分析、观测雾发生的成因,设置了针对“雾天”的监测预报系统,保证雾天的安全施工。同时构建了雾天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撤离方案。
        2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2.1路面施工技术管理
        (1)路面垫层施工技术管理。路面垫层处在公路工程路基和基层之间,需要严格控制垫层施工技术管控。首先要强化针对施工材料质量性能方面的管控力度,保障砂石等施工材料的级配与含水率与设计标准相符,另外,全方位监测砂石路的纯净度。在针对垫层施工的过程之中,要及时将表面的灰尘与杂物予以清理,并实施必要的整平工作。在进行摊铺施工的时候,要运用分层作业方式来实施,且严格将每一层的松铺厚度合理的控制在15~20 cm 之间。在完成以上每一层的摊铺施工之后,都要实施必要的平整。碾压施工的遍数要确保在4遍之上,且还要将轮距搭接距离合理的控制在50 cm以上。针对难以使用机械碾压的转角或者是边缘部位,可以选择运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来予以夯实。(2)面层施工技术管理。在路基面层施工中,要全面检验基层施工质量,及时将表面的灰尘与杂物予以清理,提升基层和沥青之间的黏合性。运用微量的水来喷洒湿润基层表面,保障喷嘴与有关输油管道等的顺畅性,最终确保施工得以井然有序实施。在均匀撒步集料之后,运用压路机等设备来实施碾压施工,在碾压的时候要运用1/3左右轮宽部分予以重叠,进而确保压实的宽度与压实度达标。


        2.2路基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路基作为公路的基础施工环节,对整个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施工技术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施工测量、土方填筑以及基础压实。施工测量主要针对导线、中线、水准点进行复测,尤其在测量放线时,应将误差值降到最低点,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同时,在施工前,施工企业应事先对地下管线进行仔细排查,以免破坏管线,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在路基土填筑时应遵循分层填筑的原则,当上一层压实后,方可填压下一层。在分段施工时,对于先填地段应按照1:1坡分层预留台阶,如果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采取分层相互交叠衔接的方式,其中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路基基底的稳定层厚度控制在20cm~30cm之间。路基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碾压前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碾压过程中,保证前后两次的碾压轮迹重叠12cm~20cm,并予以均匀压实,避免发生路基深陷事故。
        3公路养护方法
        3.1裂缝处理
        公路路面病害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裂缝,处置方法:①缝宽在6 mm之内的,则是通过刷子来将裂缝缝隙处清理干净,并运用压缩空气来吹去沙尘,运用热沥青或者是乳化沥青灌封来实施封堵。②缝宽在6 mm之上的,可以通过沥青砂石或者是细料式沥青混合料来予以填补,捣实之后做封口处理,并撒砂扫匀,也可以运用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来进行填封。③针对轻微面积相对集中且路基强度较好的裂缝,可以选择运用乳化沥青来稀浆封层,或者是以沥青封层来罩面。
        3.2车辙病害的养护措施
        道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车辙病害,如果车辙深度过大,将埋下严重的交通事故隐患。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排除安全隐患,对车辙病害及时进行处理。针对道路的轻微车辙时,可以借助于行车碾压或者压实机械的反复碾压来恢复路面的平整度,而对于车辙病害较为严重的路段,必须对路面进行开槽施工,然后将黏结沥青材料喷涂于槽底以及槽壁等重要部位,再利用沥青混合料填充到开槽区域,采取碾压的方式进行整平,以恢复路面原貌。
        3.3做好定期检查养护工作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养护的效果,需要做好定期检查养护工作,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不会带给公路路面结构承载力进行破坏,完成及时修补路面的任务。在对公路有效养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小带给公路的危害,达到有效提高路面质量的目的。与此同时,实施有关自然灾害高发地区养护的过程当中,应该以定期的形式针对公路路面的运用情况加以科学测定,以便深入了解当前公路路面的应用情况。实际上,应用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时候,不仅应该重视公路工程的养护成效,而且需要进一步使公路工程的施工经济成本下降。具体进行养护的时候,应该运用下述几类不同类型的预防性养护工艺:1)通过利用薄层罩面养护技术,拥有良好的抗滑性,使公路的使用年限得以增长。2)改性稀浆封层养护技术的有效利用,根据相关的配合比,完成改性稀浆混合料的制备,通常在旧沥青路面养护中经常使用,有利于科学处理路面产生的受损、开裂等问题,不断增强公路路面的防水与耐磨能力。
        结语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与公路养护的措施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案,说明了公路工程的合理养护对策:加大对裂缝的处理和养护力度、做好定期检查养护工作、强化对路面翻浆的合理处置,发挥出养护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亮.浅谈沥青路面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J].科技风,2019(12):143-145.
        [2]徐培俊.关于县乡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8):98-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