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亿华天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50033
摘要:“多规合一”作为我国主要的规划方向,是要在党和政府的一级领导权下,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中,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防止各种规划自成体系,解决内容之间互相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以往多个规划之间没有一个科学的连接和合理的协调方式,导致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运用和管理,使得城市的扩张变得没有限度,自然环境遭到大肆破坏。所以,我国需要在“多规合一”政策理念下进行国土空间的建设。
关键词: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控制措施
1导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项涉及多个学科的工作,需分析各级市县当前土地利用情况、城市未来生态及自然环境的发展需求、各类公共服务与公共配套设施供给需求、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受到多种条件制约。过去很多城市也针对空间规划制定了多项管控制度,“多规”协调性不强导致了对空间规划工作的较大约束,影响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对此要积极拓宽“多规合一”试点范围,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多规合一”在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方面的作用。
2“多规合一”体系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问题
我国各种空间性规划繁多,且这些规划实施针对的都是我国的国土空间,但是因为各规划的设计单位、设计方式、设计要求、管理方法和监察制度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规划的实施周期、需达到的目的和引导方向等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某些规划旨在对目标地进行开发设计,倘若目标地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那么规划间就会出现矛盾,最终导致无法有效利用我国的国土空间。从多方面分析“多规合一”下的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可以看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冲突和问题的成因主要是各规划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体系,规划负责单位的责任范围不断扩大,部门之间缺少信息的交互。在我国的政治法律体系规划设计中,有关的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依靠相关部门的法律规范,对其他各类规划来说,没有相对的统一性,更是缺少法律政策支持,并且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主要负责单位或是更高的协调机构对相同的国土空间保护和管理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导致我国在“多规合一”体系下产生各种冲突和问题。
3“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控制措施分析
3.1建立有机衔接的规划体系
“多规合一”作为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从政府部门角度来看,在开展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时,应该在现有城乡规划体系的指导下,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能,确保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政府各管理部门应强化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机衔接,实现城市建设目标上的一致,同时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机衔接,实现规划控制指标上的一致,从而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紧密衔接,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流程简化与管控审批效率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
3.2明确国土空间规划类型
第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属纲领性规划,它类似于现行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具有战略性、整体性、约束性和引导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空间规划分区主要有城镇开发空间规划、农业发展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空间规划。
第二,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为依据,它类似于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管控性、衔接性。“三条控制线”和“用途管制”在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中要严格划定和落实。第三,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基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引导下,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而编制的规划,是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深入和补充,具有针对性、专一性和微观实用性,如国土整治规划、风景旅游规划等。
3.3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以往开展的“多规合一”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局限于以城镇建设用地为纽带的各类规划的合一,秉持优先发展城镇,保重点的原则分配建设用地,调整基本农田指标,对乡村的关注较少。从“多规合一”角度讲,主要还是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进行三区划分以及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三线进行底线管控,相对较为简单。同时,过去的村庄规划,由于各方重视不够,乡村建设理论不足,规划设计忽视地域特色,建设管理缺位,导致千村一面、环境恶化、生态失衡。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强调在城镇开发边界之外,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在配置和标准方面适当地考虑“城乡合一”。即以“多规合一”作为城乡融合的平台,将乡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加强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的统一,促进城乡在产业集聚、基础建设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资源的合理流。村庄规划要结合县和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多规合一”作为村庄规划编制的载体,整合村庄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摸清家底,上下衔接,结合上位规划的传导要素,考虑当前村庄现实困境和长远需求,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方向和空间布局,保障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修复、风貌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村庄规划数字化精细管理,加强村民自治水平,强化公众参与,描绘乡村振兴秀美蓝图。
3.4加大数据信息共享力度
目前,规划管理部门信息技术利用与社会发展未能同步,以致于规划部门在进行相关业务手续办理时仍然采用纸质办公形式,既影响了业务办理效率,又增加了部分财务负担;而相关部门没有搭建起符合城市规划系统信息传输与公开的网络结构,部分信息无法完全接入和公开,造成各部门间部分信息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基于国家空间战略安全,对涉及国防战备、土地资源地理等涉密信息数据需高度重视保密等实际情况;国土规划信息的平台建设进度缓慢,管理部门需根据信息情况进行分级处理。因此,政府各管理部门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管理工作时,应充分重视不同类型规划数据之间共享互通和交汇融合的重要性,从各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之间的业务联系分析入手,各部门做好数据信息与数据需求的综合分析与分类。加快信息共享技术网络建设,积极做好业务平台的信息共享管理工作,充分体现业务平台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同时,强化平台信息传输共享以及安全管控技术效力,提升城市规划工作中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效率,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工作中各部门工作的有效进行。
3.5拓展“多规合一”内涵,统筹战略引领,建设生态文明
随着改革的深化,“多规合一”的内涵将不仅局限于空间规划,而且将拓展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各层面,涉及市政、交通、水利等各部门。实现这一目标,“多规合一”必须要坚持战略引领、生态优先、转型发展、智慧管理等原则,以综合性的战略眼光统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承上启下,紧扣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对接国家的战略要求和城市的发展规律,落实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双重职能,构筑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战略棋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4结束语
总之,目前,“多规合一”已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手段,是各类规划的粘合剂,在继承发扬各级各类规划的基础上,融入到新的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过程,依托“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整体与分布实施相结合,建立监督反馈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多规合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目标,即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可持续动态更新。随着规划改革的深入,“多规合一”将扩展到空间规划之外的水利、市政、交通等多个领域,通过多专业合作,优势互补,加强城市和乡村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晓红.“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思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01):111+113.
[2]严金明,陈昊,夏方舟.“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认知、导向与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01):21-27+87.
[3]刘波.关于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J].居舍,2019(22):10.
[4]肖利军.分析“多规合一”与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联系[J].智能城市,2018,4(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