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自然资源局陵城规划服务中心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土地资源并不多,再加上土地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所以,我国大力提倡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管理,有效控制土地空间的整体利用结构,优化处理产业结构,让行业竞争呈良性循环。国家对土地资源配置方法进行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实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在制定,贵在实施.新的形势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动态管理的手段就是要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本文着重对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目的、意义、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步骤作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事业对土地的需求在逐渐地扩大,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国家可以通过对土地资源配置的管理,控制土地利用结构,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目的.国家管理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就是制定和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对土地进行利用及总体规划时,要依照土地资源,提前对实用性评价的结果进行调查。国家经济的发展规划及每年的计划都是由国家相关政策指标决定的。深入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始终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让土地利用管制对土地使用类型进行约束,实现集约化利用。对土地使用进行有效规划,也是我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方法之一,故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动态、有效的管理。本文重点对构建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目标、意义、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1设立相关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1.1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以国家制定和出台的相关计划为前提,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做出有效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归类处理。土地调查基本上都使用测绘技术展开,故要把土地资源的显示情况绘制在土地利用的现状图上,并作出相关的土地调查报告。这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模和精度要求展开,工作量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这样一来,调查的周期就没办法得到保证,在结果出来时,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会有一些新变化,而这种变化发生的周期一般都不会很长,以往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可见,要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构建土地信息实时监控系统,给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提供有效信息。
1.2一段时间之后,依照当时的社会经济实际发展步伐和相关政策,需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出修订工作。这样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修订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动态的规划形式。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有效构建,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劳动成本,有效提升规划修订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规划修订工作。
1.3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要求信息化管理水准必须高。很多行业都用高科技进行规范化管理,让信息化的水准和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实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其展开有效的动态监测。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基础。我们要珍惜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尽最大可能去保护我国的耕地。
2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可能性
由于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时机已非常成熟.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可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土地规划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已充分认识到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监控的重要性,对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非常重视.领导的支持是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必要前提,必将使土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2.2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为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了可能条件.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成为地学专家广泛关注与研究的热门课题.GIS是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空间科学、地理学、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目前,GIS已广泛应用于规划、管理、决策和预报等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实,GIS发展的源头是土地信息系统(LIS),它是在LIS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土地管理部门更应该大力开发和研究土地信息系统,继续保持在空间信息系统研究中的龙头地位,使这一高新技术为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土地信息系统应用于土地规划既是土地规划信息系统.
2.3各县(市)的土地管理部门对这项工作已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土地规划基础信息已在图纸上建好.这为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保证.另外,也有部分县(区)先行一步,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数字化建库工作,并建立了简单的土地规划查询系统,为下一步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和技术支持.有了以上基础及技术条件的支持,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非常现实.
3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数据流程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大方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环节其实就是对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和基本信息进行建库。主要包括:1)图像、属性等方面的统计工作;2)按照变化更新的数据,并在第一时间对库中的内容做出修改,确保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准确,并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定的分级管理、统计分析和查询输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环节,主要是用辅助决策编制的形式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处理,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库;检测规划实施过程中关于土地利用时空发生的变化,并对其实行技术、行政以及法律上的管理。与此同时,要对规划开展过程中的效益展开深入的分析处理,并对规划进行更新,从而优化土地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4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方法、步骤探讨
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既可以作为一个有明确目标和特定功能的独立信息系统存在,又是土地信息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但土地信息系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空间型信息系统,具有高难度、高投入和高效益的特点,它的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满足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监控的需要,也为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可以先利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以后再将其作为一个子系统置入土地信息系统.所以,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立应从建立宏观土地信息系统的高度来对待,从功能设计到基础信息建库,都应该满足以后土地信息系统的需要.
结语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保证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国家管理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必须实行动态监控.现代化的信息社会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和已有的成功经验,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监控,已势在必行.本文对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作了简单的探讨,很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石岩.建立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65.
[2]王晓娜.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邹玉川.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论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切实保护耕地.中国土地,1997,(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