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探索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常婷
[导读] 摘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背景下,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格局,需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起能够实现全面覆盖的动态化、精细化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帮助管理机构完成对于自然资源的清查工作,明确资源管理绩效,促进部门监管水平的提高。
        眉山市彭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四川眉山
        摘要:自然资源机构改革背景下,重塑自然资源管理格局,需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起能够实现全面覆盖的动态化、精细化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帮助管理机构完成对于自然资源的清查工作,明确资源管理绩效,促进部门监管水平的提高。文章从新时期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出发,就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引言
        按照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自然资源部门统筹管理“山水林田湖草”,其首要职责是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信息化建设是推动自然资源机构职能落地、履行“两统一”职责的重要支撑,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信息化总体蓝图,将“顶层”的战略性、全局性与“设计”的具体性紧密结合,可以从宏观上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孤岛、数据壁垒、业务流程重组等问题,建成数据更全面、应用更广泛、共享更顺畅的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中心,形成自然资源智能全链条管理的应用服务体系。
        1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问题
        1.1标准和规范不统一
        目前,在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科学、规范的政策指导,特别是在自然资源数据整合标准化、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融合、建设项目用地许可和规划许可衔接、自然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等方面,为自然资源本底数据梳理带来了极大不便。为查清自然资源家底,应及早按照统一原则对各类自然资源的调查、评价、监测、规划等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梳理、整合、修订或新设。
        1.2缺少系统性规划
        当前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缺乏系统、全面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原各部门构建的信息化平台相互独立,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因此需要同时运行维护多个业务管理系统,造成基础数据重复采集录入、信息更新难度大等问题。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围绕信息资源、网络、安全管理等诸多技术层面的内容展开,还要实现各部门职能、各业务流程及业务之间的优化重组,进而构建统一、全面的自然资源信息化框架。
        2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2.1必须适应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与手段
        自然资源部成立后除了与住建部通力配合,推出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这一新成果外,最热门的就是在耕地保护领域打出的组合拳。例如,去年下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与农业农村部联合督办,地区督查局具体操刀,重点在北方地区开展了“大棚房”专项整治。此外,自然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审计署等部门,督查土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土地复垦等项目落实情况。这些问题分布区域广,矛盾隐患交织,初步排查还发现不少地区存在流转农村土地违法违规进行非农建设问题,表现形式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违法占地建设住宿餐饮、休闲旅游等经营性场所,侵占复垦整治土地。随着第三次国土大调查工作的结束,耕地保护将上升到国家高度,呼唤更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手段。面对多样化的耕地保护需求,“智慧耕地”呼之欲出。
        2.2统一管理平台
        基于“云”架构搭建自然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统筹整合各类业务系统,实现基于自然资源业务网的信息交互和政务服务。通过市、县、乡三级统一的身份认证、应用登录、业务办理和共享机制,实现应用集中化、数据集中化、管理集中化、监测集中化,为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提供地政、规划、矿政、测政、林政、统一登记等各类型的业务管理应用。拓展移动应用服务和资源监测监管手段,实现“一站式”立体办公模式,为业务办理提供辅助决策,实现信息发布与共享。


        2.3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应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将平台在管理体制改革中所具备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切实发挥出来,推动存量登记数据的汇交与整合,深化信息平台应用,加快不动产登记信息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共享,对便民利民措施积极做好完善;二是落实好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党的十九大相关要求,做好数据基础建设,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工作底图,为相关部门提供共享服务,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起全新的国土空间治理机制;三是应努力完善“自然资源云”,推动信息化建设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将现有的数据系统和信息平台全部迁移到云环境中,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面向社会购买云服务,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一部分外网应用进行迁移。
        2.4整合自然资源权属及其他综合属性信息平台
        对于自然资源分类及信息项,按照资源卡片管理的思想,实现对自然资源分类的管理。同时,为满足不同分类自然资源管理的要求,支持自定义明细分类信息;对于自然资源的私有信息和公共信息,支持信息项的横向扩展,满足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同分类的自然资源发生变动时,系统可以实现变更信息项的智能显示。单件自然资源变更与批量资产变更均可在系统中实现。在填写自然资源变更报告单后,如果本次自然资源变更还有其他的相关文档,可以将其上传至系统,作为辅助说明材料一并提交。在系统中还可查看自然资源变更的进展情况。
        2.5分步推进实施,建立科学运营体系
        根据顶层设计思路科学分步实施。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保证信息化网络通道顺畅,满足云基础设施环境。按照统一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服务体系进行数据梳理、治理和融合,构建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中心,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基于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构建综合监管平台,提升自然资源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各业务应用系统逐步接入大数据服务,按照新机构和业务架构优化业务流程,重构和升级自然资源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内部办公和对外服务效能提升。
        2.6大数据实现全覆盖
        借助相应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全面覆盖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信息,通过文件管理、分布式云存储等方式,实现对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大数据管理平台本身有着多样化的功能,如成果数据集显示、检索查询、统计分析、原数据管理、数据更新维护等。同时具有基本的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集成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工具,在搭配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发布功能的情况下,大数据管理平台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管理和交换,完成数据信息与数据服务的集中注册、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分布管理、统一分发数据等相关工作,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和优质的数据支撑服务。
        2.7打造权限分级信息共享平台
        系统可自动按职能生成数据共享权限,终端用户在局域网内可以共享运用云数据平台上的法规政策信息、自然资源调查数据、空间矢量信息、综合规划信息。打造数据高速通道,直达自然资源管理基层一线,打通信息壁垒。
        2.8强调信息共享
        自然资源信息平台依照不同要求,自动形成数据共享权限,使得一些终端用户在局域网内,对云数据平台上的有关的法规政策信息、自然资源信息调查数据以及空间矢量信息等可共享使用,保证信息共享使用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新的发展环境下,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要求,应借助大数据、GIS、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自然资源信息统一标准,使自然资源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为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提供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全面实现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尹鹏程,陆建波,喻存国,等.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9(05):10-15.
        [2]李艳.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信息化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1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